中医综合考研大纲(12)

时间:2025-04-21

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
(23)湿、水、饮、痰相互转化在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意义。
(24)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5)肺痨与虚劳。
(26)痿证与痹证。
5.历代著名医家和医著
中医内科学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对内科学的理论与临床都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掌握并运用有关学说、医论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沿革,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水平。
(1)历代医家在内科学发展中的主要成就。
(2)《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
(3)《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4)《证治汇补》论肺胀。
(5)《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
(6)《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7)《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
(10)《医宗必读》论治泻九法。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金匮要略》论胸痹。
(14)《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5)《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6)《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理。
(17)《外科正宗》论瘿病。
(18)《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9)《内经》论痹证。
(20)《内经》论痿证。

六、针 灸 学
(一)腧穴总论
1.腧穴的概念及分类。
2.腧穴的治疗作用及主治规律。
3.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二)经络腧穴各论
1.十二经腧穴的主治概要。
2.下列常用经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手太阴肺经: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偏历、曲池、肩(骨禺)、迎香。
(3)足阳明胃经:承泣、地仓、颊车、头维、下关、梁门、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解溪、内庭、厉兑。
(4)足太阴脾经: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包。
(5)手少阴心经: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
(6)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后溪、养老、小海、天宗、颧髂、听宫。
(7)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
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
次髎、委中、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至阴。
(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复溜、肓俞。
(9)手厥阴心包经: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
(10)手少阳三焦经:关冲、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丝竹空。
(11)足少阳胆经:瞳子髎、率谷、头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