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菌珠的选育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第四章 优良菌株选育与提纯复壮
本章的重点是诱变育种及杂交育种中几个值得注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 基本问题,以及菌株提纯复壮技术。
内容提要一、优良菌株的选育
二、优良菌株提纯复壮
第一节
优良菌株的选育
一、食用菌育种常规步骤
二、食用菌育种目标 三、食用菌选择育种 四、食用菌诱变育种
五、食用菌杂交育种
一、食用菌育种常规步骤育种目标的制定 种类的鉴定 种质资源的收集、 保存、评价及利用 育种方法的选定亲本菌株亲缘关系的确定
优良目标性状的确定
选择育种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
优良杂交子的筛选 新菌株试验、示范 和推广
吃料能力测定
分子育种
农艺性状及商品性状考察 栽培试验
二、 育种目标一、高产:生物转化率高 二、优质
子实体商品性状好营养成份、药用成份含量高
三、抗逆性强
对有害生物(杂菌)的抗性
对不良环境条件(高温、低温)的耐受力
四、适应性好
对环境条件、栽培基质、栽培方式变化有较好的适 应能力
五、满足某些特殊要求的育种目标
无孢平菇品种 适宜高温结实,或对变温结实要求不严的香菇品种 低温结实性的草菇品种 利用某些非常规培养料(如松、杉木屑)的品种 适宜于发酵生产的品种
三、选择育种一、人工选择的概念1、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在一定自然选择压力的作用下,不同基因型个体在生活力(viability)和(或)生育力(fertility)方面出现差异,从而导致适者生存,去劣留 良的现象。
2、人工选择(artificial selection): 用人工方法选择性地控制生物的生殖,而不是随机进行,以不断累积和有
效利用自然发生的有益变异,进而保留适合人类需要的个体,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二、人工选择育种应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
(1)选择必须针对可遗传的变异(2)侧重于在不同菌株之间进行选择 (3)必须广泛收集不同地域、不同生态型、
不同栽培特点的菌株
黑木耳耳片大小、厚薄和耳脉
香菇球形子实体特性
三、选择育种的步骤1、品种资源的收集
(1)要有明确的采种目标(2)采集点的地理条件要有明显差异a、足够的间隔距离 b、不同地势
(3)采集情况(地点、时间、海拔、阴蔽度、基质等)要有准确记载
2、纯种分离
(1)采用适当方式(组织分离、孢子分 离、基质分离等,常用组织分离)尽快 分离获得纯培养。(2)共生菌最好在采后2小时内分离, 注意加入分离菌所需的特殊营养成份。
3、生理特性测定
用体细胞不亲和性反应淘汰重复菌株。 对供试品种的生长速度、长势
、温度需求等进 行初步了解。
平菇品种之间的拮抗反应
香菇栽培品种(随州)之间的拮抗反应
k
k
q
e
r
r
e
q
l
l
4、品种比较试验 用生物统计原理进行试验设计 栽培管理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段木品种可用袋栽方式进行初筛
5、扩大试验 一地一次一个品种的试验面积不少于 50m2,段木栽培不少于100根 6、示范推广 边示范、边推广;每次示范数量不少于 5000袋,段木栽培不少于500根
人工选择法筛选得到的一些优良菌株:
香菇品种7401 、7402 、7405 、广香5 号、广香7 号、广香9 号、 241 和8210 等 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从1964年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采集和分离野 生金针菇菌株以及从日本引进菌株,通过对这些菌株进行驯化和 选育研究,最后分离获得了 “三明一号”菌株( 80年代福建等 省的主栽品种之一)。 彭洪光等(1987)对分离到的10多个金针菇菌株进行筛选驯化, 获得了西师8001菌株。
王波(2001)等通过对黄背木耳连续3年的组织分离,分别得到 AP2-2,AP6和AP83个菌种,其产量分别比原始菌株增加27.76%, 33.42%和60.24%。
谭伟等(2002)通过人工驯化野生长根奥德蘑(Oudmansiella radita), 选育出新品种高温型菇类“露水鸡”。
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从德国引进香菇代料 栽培用的鲜销栽培菌株,将其暂定名为DL1。 从2002年开始连续进行了系统的栽培选育工作 ,经过多年秋季代料栽培和反复选择优良个体 进行组织分离,获得了适合不脱袋秋栽干花菇 生产模式的香菇优良菌种。 从2003年开始在钟祥、远安、阳新等地示 范推广,栽培应用效果较好,2008年申请全国 食用菌新品种认定,2009年获得批准,正式定 名为华香5号,目前该品种已经推广到湖北、 河南等秋季袋栽干香菇主产区。
香菇栽培品种华香5号子实体
四、 诱变育种一、诱变育种概念诱变育种:采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胞群体, 促使其中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
改变,从而产生遗传性变异,然后从群体中选出少数具优良性状的菌株。
上一篇:廉政文艺作品评选文件
下一篇:中医综合考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