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7)

时间:2025-07-04

《中国城市建设史》

2) 20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新特点及趋势:

1. 主体上:城市化推动主题由一元向多元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城市化主体为政府,为一元的“自上型城市化”;1980年代的农村改革,出现了乡村地区非农化和城镇化的二元的“自下型城市化”;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外资与内资对推动城市化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出现了“外联型”与“内联型”城市化等。

2.发展战略上: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由内地向沿海转移,改变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城市化发展趋势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3. 制度上:一系列制度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如户籍制度的松动,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住宅货币化制度等。市政设置标准的下降和设市设镇模式的变化,使市政数量迅猛增加。

4. 形态上:小城镇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提高,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大城市开始了郊区化过程;开始出现大城市区和城市连绵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塘地区等。

5.内涵上: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国际化、只是化的发展,中国的部分大城市开始走向国际化,中小城市开始步入现代化;城市内部的社会化在扩大;城市化除了数量的增长外,还呈现出“质”的变化,如人口素质提高、中产阶层形成等。

第十八章

P393 1956年正式颁布施行《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史上第一个技术性法规。

P400 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规划条例》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个城市规划基本法规,为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的雏形与基础。

第十九章

P413 三线城市类型

第一种为集中建设的城市,如攀枝花市是有30万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市,虽然较为成功,但发展受到限制;

第二种工业靠近原有城镇布置,促进原有城镇的改造和发展;

第三种工厂进山进沟分散布置,形成许多小工业点和工人镇,犹如天女散花,星罗棋布;

第二十章

P420

1997年,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丽江作为完整的城市,首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

问答

1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1、古都类型 2、传统城市风貌类型 3、风景名胜类型 4、民族文化及地方特色类型

5、近代史迹类型 6、特殊职能类型 7、一般古迹类型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