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1)

时间:2025-07-04

《中国城市建设史》

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⑵田园城市:英国霍德华 内容:探讨针对现代工业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把城乡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它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3万人,超过了必须另建一个新城;每个田园城市的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若干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田园城市的城区平面呈圆形,中央是一个公园,有6条主干道路从中心向外辐射,把城市分成了6个扇形地区。

意义:①提出了一种先驱性的城市模式,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启蒙作用②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对以后的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理论有很大影响③理想化的城市形态的。

⑶带型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 城市应该以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可以无限延长、沿着这条道路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铺设供水、供电等管线,道路两侧每隔300m开辟横向道路。

⑷工业城市:法国的建筑师戛涅 ①功能分区: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对外交通、绿化隔离带 ②城市交通:先进,快速干道,铁路在城区段设在地下③城市居住区与建筑:住宅街坊配有绿化、小学和服务设施等。采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⑸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奥地利建筑师西谛。在现代城市对土地使用经济星追求的同时也应强调城市空间效果。应当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才要的地区可以强调最经济的徒弟使用,由此而使城市空间在总体上产生良好的效果。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

⑹集中主义:勒 柯布西耶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 内容:①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老化②采用局部高密度建筑的形式,换取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以解决城市拥挤问题③在城市的不同部分用较为平均的密度,取代传统的密度梯度,以减轻中心商业区的压力④采用铁路、人车分流高架道路等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⑺分散主义:(霍德华、赖特、沙里宁) 美国赖特的广亩城市 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中主义,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上的方案。发展成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结合的新形式。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及消费的食物和蔬菜。

⑻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那种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

⑼雅典宪章: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的会议上形成 内容:提出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它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城市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意义: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划分;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进行改革;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进行重大改革;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追求图面效果的局限性;突破了过去城市规划的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了城市规划向科学的方向进行了发展。

第六章

一、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12月 内容(先进性体现在):城市与区域;城市增长;分区概念;住房问题;城市运输;城市土地使用;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城市与建筑设计。从《雅》到《马》:《马》强调世界是复杂的,人类一切活动都不是功能主义、理性主义所能覆盖的。从两个宪章的比较看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从理性主义向社会文化主义思想基石的改变。认为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城市中各类人群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它特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