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5)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十一章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口。
1901年,开始修筑胶济铁路,在铁路沿线开矿。由于德国侵略者在青岛有长期打算,因而在1900年即编制城市规划图,按图进行市政工程建设。P285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时期着重于经济侵略方面,具体执行其“工业日本、农业中国”侵华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方面的建设。P287
哈尔滨的发展:1896年,依《中俄密约》敷设“东清铁路”(即后来的中东路)时,哈尔滨作为“铁路附属地”被帝俄占据,后又于1906年《东三省善后条约》开辟为商埠。哈尔滨的原意是晒网厂。P295
外国独占城市的特征分析(问答题)(帝国主义独占城市的共同点分析)P298 1城市规划与建设体现了明确的意图。(侵略意图)
2城市建设中的隔离与差异。(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3引进外国的建筑形式。(殖民地的建筑风格)
4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的特征。
5规划图的分析。规划图多表现为西方古典的形式主义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早期多为表现形式主义的构图,后期多注意功能及交通问题。
第十二章
南通是近代随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城市中的工业商业是由与封建统治有密切关系的资本家张謇独立经营的。P313
第十三章 变化中的传统城市
1、 影响旧城市变化的因素:P323
1)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在许多大中城市中设立“商埠区”、“铁路附属地”等特殊地区,体现了城市的半殖民半封建特点。
2)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侵略的扩大,作为文化侵略的宗教也大规模传入。
3) 清末在“新政”、“维新”等口号下,随着商业资本的活跃,对有些城市的布局影响很大。
4) 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使不少城市又一次受到破坏。
第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地的城市
1、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 P344
在1932~1935年间 制定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首先进行的是三大重要城市:新京(长春)、奉天(沈阳)与哈尔滨;其次是军事上的战略重点城市(国境城市、铁路分支点、终点):图们、佳木斯、牡丹江等;最后是地方重要城市(伪县署所在地,矿工业城市),至1937年1月制定了规划方案的城市有23个,实施城市建设的城市39个。同时也开始了城市建设,其中以长春规模为最大。
2、 伪满洲国首都“新京”的规划建设(长春)P351
重点内容
上一篇:中西方造人传说
下一篇:多肉植物种植管理月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