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6)

时间:2025-07-04

《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十五章 近代的中西部城市

1、 玉门的发展:P365

玉门是抗战时因开采战略物资而新发展起来的少数城市之一。

2、 红色故都瑞金:P366

3、 革命圣地延安P367

第十六章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 铁路对城市结构布局的影响:P373

1) 先修建铁路后出现城市。(蚌埠、哈尔滨)

2) 先在城郊修建铁路,城市发展后,铁路穿越及风格或包围市区。(上海)

3) 由于人为原因,铁路修建的不合理,造成市区的混乱。(天津、沈阳)

4) 铁路插入旧城区内。(北京)

5) 铁路在城郊通过,在站场与旧城区之间发展了新区,或使紧靠车站部分的城区繁荣起来。(郑州、开封)

2、 根据城市建筑面貌的变化情况,可以将近代城市分为以下类型:P375

1) 一个帝国主义独占下建设的城市,多采用其本国的、当时的建筑形式,建筑面貌与风格比较统一,如青岛、大连、哈尔滨、广州湾(湛江)等。由于这些城市也变换过占据者,因此也可以在城市中看到不同国家占据时期的不同建筑面貌。

2) 几个帝国主义共占租界的城市,有着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形式,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在这些城市中,上海就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也出现中西合璧的建筑,中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居次要的地位。

3) 城市大部分地区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形式,但在少部分地区(如租界、商埠、使馆区、教会区等)的建筑则是外国形式,或建筑的局部采用外国形式,如北京、济南、广州、沈阳等地。

4) 城市大部分地区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但是城市内主要的商业大街,都经过改建,出现一些采用了不中不西的繁琐装饰的店面。

5) 城市的建设多采用传统的形式,没有什么变化,如内地的许多中小城市。

近代,在中国城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建筑形式受各种社会及历史因素支配。

现代部分(17—20章)

十七章

1)P385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特点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发动型动力 城乡双重性体制 不协调型构成 波浪型进程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