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在国家金融稳定中的作用_后危机时代的思(4)

时间:2025-07-06

集团内的风险分散效应可能源于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不同的风险状况(Darlap&Mayr,2006)。

从宏观层面来看,金融市场的发展之所以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之外还需要保险机制,是因为不同的机构由于资金来源不同,它们的市场行为方式不同,从而对市场发展的稳定作用也不相同。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必须拥有多样化的能够发挥不同作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机制(郭金龙,2007)。正如表1所显示的,目前我国保险业总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仅为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了20%到30%之间。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对均衡发展有利于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三大金融部门的竞争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对维护金融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渗透下的风险传染效应

在跨部门风险分散的同时,伴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尤其是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金融领域跨国家、跨地域和跨部门风险传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佐证。从银行业和保险业来看,由于银行和保险业务及其风险区别的日益模糊,双方市场之间的相互渗透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频繁交易引发了两者之间风险的转移,改变了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频率(Carey&Stulz,2005)。

1.股权纽带联系下的银行与保险跨部门风险传染

银行与保险通过股权纽带建立联系的典型形式可谓银行保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银行与保险之间的相互融合,催生出一种金融保险史上未曾有过的新现象———银行保险。欧洲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保险发展相对最快、渗透率最高的地方,约有80%险(Milliman,2006)。

事实上,,既不禁止银行销售保险产品,。2008年1月,继国务院批准“160号”文后,管合作谅解备忘录》,。2009年9月,交行“首吃螃蟹”,,、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也紧随其后跃跃欲试。然而,,那么,在某种程度上就承担了对方的一定风险,。具体而言,任何来自对方的负面冲击都有可能降低本方的企业价值:当,监管当局或评级机构的压力、交叉持股和资本重复计算等因素的连环作用甚至可能引发负面的螺旋式影响。反之,则可能由一方股价上升引发另一方股价的进一步上涨(ECB,2007)。换言之,股权联系可能导致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的股价出现方向相同、幅度更大的波动———风险的跨部门传染。在某些情况下,单凭恐慌心理的传染就足以因为“羊群效应”而导致双方股价的同向变动。这就难怪当富通在危机中不幸“沦陷”时,中国平安受其所累,在2008年10月28日公布的三季报中为投资富通计提157.25亿元减值准备,以致出现上市以来的首季巨亏78亿元,平安A股当天盘中亦创出19.9元的新低。

与上述股权渗透相比,银行保险金融集团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形成更大的潜在威胁。首先,对于金融集团而言,尽管存在单个企业实现风险分散的机制,但却会让银行体系面对系统性冲击更加脆弱(DeNicolo&Kwast,2002)。其原因在于,金融集团内的单一法人实体虽然并不一定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但如将这些机构整合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的金融集团,则有可能使各个机构之间变得更加相似或是相关。其次,在金融集团内部,风险传染机制的作用将更大,而这种传染机制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还涉及业务、声誉和信心等诸多方面。在这次金融危机中,2008年《财富》500强中以年销售额1648亿美元排名第14位的富通集团,因次贷相关资产的巨额损失,最终不得不接受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政府的援助,被国有化和分割出售,业务由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三大部分缩小至仅保留部分国际保险业务,就是一个例证。第三,在银行或保险市场集中度较高的情况下,金融集团的出现还可能引发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上升,从而阻碍市场竞争,使风险高度更加集中于某些企业。因此,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大型金融集团的出现,可能因风险传染而成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Darlap&Mayr,2006)。

2.金融工具交易中的银行与保险跨部门风险传染

银行业与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之间日趋紧密的联系,增加了风险的直接和间接传染渠道(DeNicolo&—34—

保险业在国家金融稳定中的作用_后危机时代的思(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