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美学研究综述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2009年8月第30卷
第8期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Aug.2009Vol.30
No.8
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休闲美学研究综述
李爱军,陈
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休闲美学,作为一门休闲学与美学交叉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硕。综观国内外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休闲概念的美学思考、休闲与人类生活的审美关系、休闲主体的审美感受、休闲美育、旅游休闲审美等诸多方面。休闲美学研究涉及面较广,但其深度和对现实的指导性等均有待加强。
关键词:休闲;休闲美学;审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09)08-0105-04
从人类存在开始,休闲命题就已出现。然而,作为一门学科,休闲学是100多年前才正式诞生的。自
点,对休闲本体意义的美学追问自然成为西方休闲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1899年美国学者索尔斯坦·凡勃伦发表标志性著作
《有闲阶级论》开始,国内外学者对休闲命题的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在休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的今天。除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视角对休闲现象进行思考外,研究者们逐渐将其研究视域延伸至美学。于是,休闲美学成为新时代人们热衷于研究和讨论的新兴课题。
一、国外关于休闲美学的研究
和休闲学一样,休闲美学也是从西方率先发展起来的。在休闲学诞生的时代,尽管真正从美学角度研究休闲的专著甚少,但部分作品在将休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的同时,从侧面揭示了休闲对人类精神世界、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与休闲本身的美学意蕴是完全吻合的。譬如: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休闲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提出著名的“游戏说”;德国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则以“诗意的栖居”表达了休闲与审美作为人类生活品质的理想规定。这些都可看作国外休闲美学研究的雏形。
(一)关于“休闲”审美内涵的探讨
追问本原、寻求本体意义是西方哲学的显著特
收稿日期:2009-05-28
1.从精神状态上来考察休闲内涵,突出休闲的
自由本质
从精神状态方面考察,休闲常被人形容为平静、不急不缓不计时间流逝的自由状态。亚里士多德的“心无羁绊”论,即是古希腊哲学家所推崇的从容、忘我的境界。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休闲:文化的基础》(1952),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书中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平和、宁静的精神状态,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在休闲中,主体能够感到生命的自由和快乐。《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1966)是美国哲学家查理思·波瑞特比尔的两部力作,他将休闲形象地描述为“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主张人们从生活的态度提高休闲的境界。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则将视角集中于社会与个人生活两个层面,揭示出休闲是人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和外在压力下解放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因此,休闲行为不止是寻找快乐,也要寻找生命的意义”[1]。
2.从与人的价值实现之间的关系考察,休闲是
作者简介:李爱军(1973-),女,湖南岳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师,哲学硕士,主要从事休闲旅游与文化审美研究。
105
下一篇:学生会九月份工作总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