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7)

时间:2025-04-03

比灌输任务式的效果明显好多了。并且在任务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了挑战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以问题的形式用幻灯片展示,学生与教师一起回答的方式)

1、解析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时候需注意的问题?

【PPT展示】解析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关键:1、一一列举 2、逐个检验

七、【课后作业】

1、如果考虑复利,如何设计?

八、【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完之后,同样也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自己经过反思之后,又有些与上“枚举算法”不同的感受。

教师去陌生的环境上课,并且是只上一堂课,新的环境,新的学生,要上好一堂课,给教师的挑战挺大的。这时,得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整体素质,得预先去相应学校询问学生的有关情况,最好,也能在上课之前去认识一下学生,我想不单是为了课堂的气氛考虑,从学生的乐学方面去考虑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一堂课也得对学生负责,不是走马过场。

但是,对学生情况的把握仅仅靠打听靠询问是不够的,毕竟你没有教学实践过,所以可想而知,你的把握显得多么“单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在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也就是说就是研究了再研究,分析了再分析,将问题抛出后学生的各种反应各种思维尽可能得考虑到,并且对此做相应得教学安排,从而在授课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师用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陶增乐

附实践活动: 实践 解析算法

1、实践目标

(1)理解解析算法。

(2)初步掌握解析算法的程序实现。

2、任务描述

通过应用解析算法的思想,完成“相遇时间”和“梁咏琪的储蓄顾问”实践活动。

3、操作提示

(1)界面设计。流程图 实践活动一:相遇时间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v1, v2, t As single

Dim m As integer

V1=val(text1.text)

V2=val(text2.text)

t=25/(v1+?)

m=?(t*60)

text3.text = "需要" + Str(m) + "分钟"

End Sub

Private Sub Text1_Click()

Text1.Text = "": Text2.Text = "": Text3.Text = ""

End Sub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