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8)

时间:2025-01-20

2016秋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

但是,由于阶级概念的引入和颂歌写作的现实政治要求,“典型”的塑造实际上已经变形为“革命英雄”的塑造,于是,“典型”便从文学范畴移入政治范畴。

第三、这时期的小说创作整体上看,“革命历史题材”与“农村题材”显然占了主导地位,就长篇而言,无论数量或是影响力,前者又明显较后者为重。

3、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题材类别

答:十七年时期,在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创作中,构成了几种不同的类别:

一、正面反映战争的“军事文学”,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和吴强的《红日》是此类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两部长篇。

二、反映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以梁斌的《红旗谱》和孙犁的《风云初记》为代表;

三、革命英雄传奇类小说,以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等为代表。

四、反映革命者成长历程的小说,以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等为代表;

五、取材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小说,以李劼人的《大波》和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为代表。

4、十七年时期英雄传奇类小说的艺术特色

答:十七年时期的长篇小说创作中,以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志的《敌后武工队》、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的《烈火金刚》等为代表的英雄传奇类小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批英雄传奇小说直接承继了40年代《吕梁英雄传》和解放前夕的《新儿女英雄传》的创作套路,主要是延安文学所提倡的大众化普及的结果。

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英雄人物都带有强烈的传奇性,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一目了然,作家的爱憎表现的相当外化。在整体结构上,多采用传统的线性结构模式,以人物贯穿起不同的叙事线索。

第7-8讲 1949-1978年间的小说(下)

一、填空题

1、茹志鹃 1958年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深受读者的喜爱,声名鹊起。

2、《党费》是王愿坚最获读者好评的小说。小说主人公黄新是一个远走它乡了无音讯的红军战士的年轻妻子。

3、写于1958年的《“锻炼锻炼”》是十七年时期赵树理最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

4、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围绕赵树理小说《三里湾》和《“锻炼锻炼”》中的“中间人物”问题,文坛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讨论和争论。

5、马烽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50年代后期主要创作有短篇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等。

6、西戎的小说代表作《赖大嫂》,写一个自私自利的农村妇女赖大嫂的养猪史。小说一发表就引起非议,被认为是写“中间人物”的“标本”。

7、十七年时期,孙犁的主要作品有中篇《铁木前传》、长篇《风云初记》和短篇《秋千》《石猴》《吴召儿》《正月》《春歌》等。

8、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是孙犁十七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乡村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两个家庭的故事。

9、孙犁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共三集,于1951至1963年陆续出版。小说以抗日战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