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3)

时间:2025-01-20

2016秋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

否定,使人性得以复归,“人”地位得到重新确认,继承了“五四”人道主义传统,最好地诠释了“文学是人学”的意义。

第二,在“伤痕文学”中,人们发现了久违了的悲剧精神。在极“左”路线严格规定下,几十年来,悲剧意识在文学中已经被迫消失。而到了“文革”结束后,蒙受了巨大灾难的人民萌发的第一种情感就是对这场具有深刻社会性的大悲剧的悲哀与愤懑。

第三,在“伤痕文学”中,开始注重对普通人的刻划,从而摆脱了十七年和“文革”中文学只能反映“工、农、兵”甚至只能以“英雄人物”为创作重心的教条规定,在表现对象上,出现了空前的广泛性,从而恢复了文学的“真实性”,恢复了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第3-4讲1949-1978年间的诗歌

一、填空题

1、在建国初的几年,比较重要的诗作是抒写开国大典的诗歌,代表作有:郭沫若《新华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胡风《时间开始了》等。

2、十七年时期的诗歌绝大多数是颂歌或带有颂歌倾向,政治抒情诗影响最大的类型,贺敬之、郭小川是最重要的代表。

3、郭小川成为有影响的著名诗人,是从1955年发表政治抒情诗《致青年公民》开始的。

4、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是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诗人有意识地在诗歌创作的思想和艺术上进行一些探索,较具影响的有《望星空》、《一个和八个》等。

5、郭小川留给文学史的首先是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战斗者形象,其次才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诗人,被誉为“战士诗人”。

6、郭小川善用排比、对偶、长句子来强化感情的力度,并用现代汉语加以改造,形成了郭小川式的“新辞赋体”。

7、1956年贺敬之用“信天游”民歌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轰动诗坛。

8、贺敬之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抒情短诗,《回延安》是代表作;一是长篇政治抒情诗,《雷锋之歌》是代表。

二、名词解释

1、“新辞赋体”:

答:“新辞赋体”吸取了楚辞、汉赋的某些特点,融进民歌的优点,运用比兴相结合的“赋”的铺陈手法,而形成的一种格律化诗体――。“新辞赋体”格局比较严谨,章节大致对称,大量采用铺陈排比、音调铿锵的长句体和短句体,铺张渲染、反复咏叹,增强了诗歌内部的严整,强化了诗的形式美、节奏美和抒情气氛,形成一种宏阔彭湃的气势。“新辞赋体”是郭小川对当代诗歌的一大贡献,在我国诗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2、《望星空》

答:《望星空》是郭小川创作于50年代的诗作。诗歌表达了宇宙永恒,人生渺小的哲理性主题,体现了郭小川诗歌对人生和事物立意深远的哲理倾向。再50年代文坛,围绕此诗曾有过较大规模的讨论。

三、简答题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