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19)

时间:2025-01-20

2016秋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文学(4)》课程作业

残雪的《山上的小屋》等小说则以一种丑恶意象的堆积凸现外在世界对人的压迫,以及人自身的丑陋与无望,把一种个人化的感觉上升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寓言的层次。

稍晚于他们的先锋小说家有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人,他们代表了先锋小说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的发展。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他的方式与马原不同。主要以人物内在意识的无序性构筑出一团线圈式的迷宫──其中有缠绕、有冲撞、也有意识的弥散与短路,如《褐色鸟群》《青黄》《迷舟》等。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但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的是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等作品。孙甘露的这些小说彻底斩断了小说与现实的关系,而专注于幻象与幻境的虚构。余华则发展了残雪的对人的存在的探索,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血腥与暴力,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与存在的荒谬。代表作有《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等。

第15-16讲 1978—1989年间的诗歌

二、填空题

1、80年代诗歌肇始于1978年12月。正是这一年,影响了“一代人”的诗歌创作,并扭转了当代诗歌历史进程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了。

2、以1985年为界,80年代诗坛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包括两大诗人群,即被称为“归来诗人”的老诗人群体与“崛起的一代”的青年诗人群。

3、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梁南也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4、“文革”中的青年诗歌写作,形成一定规模和群体性的,是“白洋淀诗群”。

5、朦胧诗的命名,最早出现在1980年8月《诗刊》发表的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中。

6、1980年5月,谢冕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在新的崛起面前》一文,给朦胧诗人予鼓励。

7、1979年,中国作协主办的《诗刊》刊登了北岛的《回答》和舒婷的《致橡树》。

8、1980年《诗刊》第10期上,以“青春诗会”的专辑,发表一批朦胧诗人的作品和各自的诗观。

9、随着“朦胧诗”影响的不断扩大,诗歌界关于它们的评价尖锐分歧,也表面化起来。1979年末,老诗人公刘率先发表《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表达了他的焦虑。

10、1980年4月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诗歌讨论会,为已议论纷纷的青年诗歌评价问题提供了集中发表的场合。随后,批评家谢冕将经整理的发言,以《在新的崛起面前》为题发表。

11、“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诗《回答》。

12、北岛,本名赵振开,他是《今天》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在“朦胧诗运动”中,常被看作是这一诗派的主要代表者,但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位。

13、“走向冬天/唱一支歌吧,/不祝福,也不祈祷,/我们决不回去,/装饰那些漆成绿色的叶子”出自北岛的诗《走向冬天》。

14、“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出自舒婷的诗《致橡树》。

15、舒婷的诗常有明丽隽美的意象,写于1979年的《双桅船》以“船”和“岸”的意象,营造诗的精神境界。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