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3)
时间:2025-04-07
时间:2025-04-07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芦苇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根据满族的传说,有个天神变化成人来卖油,叫卖的时候喊“一葫芦2两,两葫
芦3两”,大家都抢着去占他的便宜,只有一个老头没有买,还告诉他说卖错了。天神告诉他说要降瘟灾于人间,但不想害到好人,所以让他在自家门上插上艾蒿作为记号。没想到老人心地善良,让全城人都插上了艾蒿,天神无法降祸,只好作罢。从此每到端午大家都插艾蒿,以驱除病祸。另外,为了避邪,人们将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其放入洗澡水中洗澡。
由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插菖蒲及艾草当门饰并拿来洗
泡、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2中国端午节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4.3日本端午节的来源:
日本端午节「たんごのせっく」又称男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男人是要出人头
地的, 所以端午这一天日本各地大挂“鲤鱼旗”。端午在日本也是过农历的,但在1873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一年行事便全由农历改成了阳历。所以在日本,阳历5月5日的男童节也是“端午节”。据了解,中国端午节端午吃粽,洗菖蒲等习俗,传到日本,约是在平安时代。日语里,菖蒲的发音跟“尚武”的发音相同而受武家所好,是武士阶级非常重视的节日。自从明治以来弃用农历,规定阳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