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2)
时间:2025-04-07
时间:2025-04-07
胁性,提高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研究中国端午节时,我们会采取调查法。在学院中做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我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并且科学地分析整理调查结果。
2.文献研究法
由于我们的研究课题的局限性,并且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在研究日本端午节时,
我们只能采取查找资料的方法。我们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关于日本端午节的资料。此外,我们还会检索文献,搜集资料。
2.个案法
我们采访了来自日本的日语外教真弓和久先生,大致了解了有关于日本端午节的
民风民俗,并据此考证。
4.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中日端午节的异同)
4.1中国端午节的来源:
中国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大多都是传说,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
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屈原之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无能为力而心痛不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祖国。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