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的地理下册第八章教案设计(集锦13篇)(6)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经济有利条件,和外向型经济。
(四)作业:根据听课情况布置。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
(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
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
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
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
(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
4、课堂小结
5、作业布置
【自主学习】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2)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上海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相关视频,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
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整个长江三角洲龙头在哪里?你知道“船出长江口”谜底吗?学生···好,现在我们就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59页,结合图7-32、7-33,分析: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国内和国际地位?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①工业高度发达②对外依赖性高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浦东的开发对上海的发展起到哪些积极的作用?
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课堂小结。
课堂作业
1、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
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
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酸雨污染D.大气污染
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素质高B.交通便利C.农业基础好D.科技力量雄厚
5、形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四个工业基地,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
(1)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 …… 此处隐藏:147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