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选16篇)(新教材高二必修三)(14)
时间:2025-05-17
时间:2025-05-17
“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既补充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又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是作者自我勉励之辞,他勉励自己什么?
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6、赏析名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非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
7、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
微讥孟尝,非议阮藉,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
小结: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
第二部分:(4~5)紧扣“饯”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节
一、讲解6、7段词句:
二、分析6、7段: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
3、作者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的诗句是什么?
“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
4、作者写司马相如和杨得意以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目的是什么?
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
5、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6、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
小结: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
三、练习:
1、检查二三段的背诵情况:
2、练习的完成:
王斌
《滕王阁序》名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方法:
1. 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 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材处理: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 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 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出示一段中学生创作的文言习作:
悲哉秋心,萧条凄瑟,西风飒过,万木咸荒。苇叶纷下,芜杆迁黄。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触目生凉。离人频顾,羁客成伤。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骚辞,从风流荡,鱼雁闻声,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编《高考状元作文》P271,文汇出版社)
教师引入:
大家相信吗?这段文字出自一位17岁的高中生之手。
,这位同学参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气息的作文获得了高考作文满分的好成绩!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王光祖先生对他的作文评价是:思想严密,层次清楚,语言老到,体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其作者则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这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初通文意,力争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导读教学的基础。
A、知文体:
从写作目的看,《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 …… 此处隐藏:144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