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滕王阁序》教学设计(精选16篇)(新教材高二必修三)(11)
时间:2025-05-17
时间:2025-05-17
《滕王阁序》对警句的提炼,方式灵活,不拘一格。有的是直接概括,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前者高度地概括了江西各地繁华富庶,后者形象地说明了南昌一带人才济济。有的是语句表面矛盾而意思连贯,例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的“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突出了“贫贱不能移”的美好节操,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是因为此句融三美于一体。三美奠定名句之基。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文中精美的语句很多,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作品味赏析,不求一律。
3、对偶句仿写练习
①教师根据课文情境自出若干语句要求学生对出下句。
如:A 见秋水之浩淼; B 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C 文不加点,谁人腾蛟起凤;
(参考答案:望长天之明彻;都督宴上,盛友如云;倚马可待,王勃绣口锦心)
(解说:练习材料出自课文,使学生有本可依;不照搬原文,又促使学生必须动脑思考,三个句子,句式各异,基本涵盖了课文中的.主要句式。)
三、体悟情思
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此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本文借写景抒发情思,作者的情感感受跌宕起伏,从欣赏秋景的逸兴飞扬,之后陡落到兴尽悲来,自叹失意的低沉,最后又迸发出不坠青云之志的高亢。
文章抒情时而低回哀切,时而激昂慷慨。王勃感叹人生的悲哀只是一时,逆境之中他仍自我砥砺,唱出一曲昂扬激越之歌。处困顿而操守不移,处逆境而壮志弥坚,勉励自己不因处境维艰而自暴自弃,这是文章最令人动容之处,也令此文历经千载超越了形式和时空。其魅力源自于困厄中坚守,失望中希望,艰难时奋进的人生情思。
学生诵读、品析相关语句,之后交流体会。教师点读,引导重点。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写郁结于胸的仕途失意之悲,怀才不遇之恨;从中既可感受王勃强烈的用世之心,又看到他抱负落空、政治失意后内心的悲哀和孤独。这也是一切“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极易拨响共鸣的心弦。
(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何种情思?
参考答案:议论抒情。登阁四望所见绚丽秋景,自然引发豪情逸致,而放眼浩翰宇宙,体悟天地之大,一时宇宙无尽与人生有限强烈对比,个人的渺小感,人生的短促感,无奈的宿命感,都让人悲从中来。
(3)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句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勃?
参考答案:王勃虽然感慨命运不公,但并未陷入伤感无法自拔,相反,此句体现出他的一种豁达,一种坚持,对理想、志节执著追求,穷而弥坚,白首不移。一介书生无法济世匡时却又积极进取,于痛苦中自励,从困厄中振奋,逆境中的吟唱叩人心扉,奏出了初唐时的生命最强音。
四、作业设置
1、反复背诵本文中的精彩语段,直至烂熟于心。
2、自选某一二精美语句作寻美探究,写篇欣赏短文。
【设计思想】
《滕王阁序》传诵千古,是中国文学的一道靓丽景致。其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品读该文,是一次与精美语言的“亲密接触”;其精美形式中包孕的情理又富有深蕴,启人心智。“文”与“质”相得益彰,“情”与“理”珠联璧合,是该文的特点。教学本文,应该在赏读独到的语言形式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其中闪烁的思想光芒。
本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诵读起来琅琅上口但易驻足于表层形式,停留在感性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易“得形忘意”,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案同课异教,入手点虽异,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悟情思的思想一致。
【教学目标】
1.欣赏文词华美的语言,探究宏丽壮美的意境。
2.感受跌宕的感情变化,体悟其深沉悲壮之意。
【教学方法】
涵泳美读,词句品评,疑难点拨。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烟雨江南话名楼
导入:“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韩愈),滕王阁因名楼、名文而成为名胜,楼以文生辉,文因楼益秀,可说是文楼相映增辉。
二、气韵流转感音律
1.听读。(可以央视“子午书简”的诵读为范本)
2.仿照投入感情地读。(读中疏通字词)
3.对句读,两组一读上句,一读下句,读中感悟节奏。如第二段先以四字句点出秋令时节,之后以舒缓的长句描摹秋景,再四字短句显抑扬顿挫,登阁则用短促的三字句以显轻快,最后用错落的四六句写 …… 此处隐藏:13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