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使用熟语(9)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常加"忙得或打得"等。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明白。形容事理极其显明。
【不名一钱】没有一文钱,形容极其贫困。名,占有。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请教为可耻。要注意该词适用的对象。
【不瘟不火】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急促。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错写作"不温不火"。
【博闻强识】见闻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C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强:振奋。意:意志。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使人满意。常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或"想当初"。
【唇齿相依】嘴唇和牙齿互相依靠,不能离开。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共担。
【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用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
【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从善如流】听从正确的意见如水之从高处流下那样地迅速和顺当。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诚惶诚恐】原是臣子上奏君王时用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常用来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的样子。
【陈言务去】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读音为"Chī meì wǎng liǎng"。
【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
【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木丛生。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出水芙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也比喻女性的美丽。
【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
【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字里行间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多有不露痕迹的褒贬评论。后人就把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法称为"春秋笔法"。
【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日子。两者不可混淆。
【重整旗鼓】亦可作"重振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注意这个成语不能用作贬义。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多形容春色,且不能只形容一种花。
【厝火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比喻隐藏着极大的危险。
D
【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待价藏珠】珍藏明珠,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有真才实学,等待被人赏识重用。
【东窗事发】喻阴谋败露,自食恶果。贬义。
【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现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
【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大相径庭】径,小路;庭,庭院,两者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
【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箪食瓢饮】一箪的食物,一瓢的饮料。指贫苦的生活。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和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 …… 此处隐藏:13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语文高频易混词语熟语100例解析
下一篇:高考语文易错成语500例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