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上钢琴师》(4)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电影分析论文
唱片送给帕多安,倔强地1900毁掉了唱片。这意味着1900再次与发财的机会失之交臂,此处情节也交代了开头出现的重修后的唱片的背景,使之成为完整的情节;3)帕多安间接地促成了是1900上岸的想法。
整个“邂逅初恋”的大情节设计的最大功能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确切的说,帕多安与1900之间谈不上爱情的存在,这一段情节,只是导演为叙事完整,暗示高潮所设置的道具。
3、“离船未遂”
这个情节的设定,没有使用什么艺术手法,完全是靠情节本身所能带给人们的信息成为亮点。影片的开头,马克斯就告诉乐器店老板,1900一生都没离开过船,所以当这个情节出现,也就是1900提出离船的计划时,这部影片的高潮到来。
所有人都期待着1900踏上陆地的那一刻,而导演在此处设计的十分巧妙,1900站在舷梯上,沉默良久,最终将帽子甩入大海。1900没有在船上或者是在陆地上回心转意,而是在两者的交界——舷梯。他是离开了船,可他确实没有登上陆地,甚至连他的帽子也只是旋转几圈后落入大海。这个情节透露的信息正是1900的归属问题,他不属于弗吉尼亚,他归属于大海,弗吉尼亚只是一个载体。
这次的离船未遂使1900更封闭了,他彻底的抹杀了心中仅存的对尘世的向往。很长的一段时间,1900一直都在思考,此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有心无力,而这种可怕的自我意识,促成了影片最后的升华部分“最后对白”。
4、“最后对白”
马克斯最终奇迹般的找到了1900,这样的结果很令人失望,人们都希望一个传说他能让你欲罢不能的信以为真,却有一个朦胧的结局可供咀嚼。虽然这个情节在故事的设置上不算绝佳,却在影片的主题上得到升华,1900与马克斯最后的对白不仅解释了前面的情节,更是对1900这个人物形象的最终定位,他不离开船的理由可能有很多种,而导演通过这段对白给出了他理想的解释:“陆地?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一个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长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种我不会创作的音乐。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反正没人记得我存在过,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个知道我在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个,而且你最好习惯如此。原谅我,朋友,我不会下船的。”1900这样说。
“最后对白”它的经典之处还在于,马克斯于此时终于被感化,他能允许1900留在船上与大海共存便是体现。撇开1900懦弱的个性,“最后对白”它成全了1900坚守的信念和马克斯人性的转变,这是给人以希望的 ,作为一部文艺片的落幕,“最后对白”多少带点不可言状的美丽而又不惊波澜。
从思辨的角度看,1900本身就是一则寓言:人生来复杂,生存于复杂的世界就会有复杂的选择在解决他的归属问题时,他弃绝了复杂,选择了纯粹的与音乐和大海共存。现代人“入世”的人生观未必比1900的“隐世”哲学来的高明。选择现实,抑或逃避,而现实又是什么呢?到底哪一种选择更难把握,哪一种命途更为艰险?
上一篇:推荐优秀特岗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