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上钢琴师》(3)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电影分析论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采用“插叙”的方式娓娓道来一个名为1900的钢琴师的传奇故事。虽是插叙的手法,故事的叙述过程却处理的十分流畅自然,有条不紊。在平稳的叙述中,影片共设置了四处小高潮,这使得影片层次分明、张弛有度。本文仅选择“爵士对决”、“邂逅初恋”、“离船未遂”和“最后对白”四处高潮进行简单的分析。
1、“爵士对决”
全片最精彩的桥段莫过于1900与爵士乐鼻祖杰里的三场对决,无论是镜头的切换,还是空间的调动,导演在这一部分花费的精力是最多的。此处设置了几个亮点情节:1)杰里把一支烟放在钢琴边上,一曲终了,烟灰未断。此处显示出杰里超凡的稳定性以及对钢琴驾轻就熟的演奏功底,换个角度,1900正面临极大的挑战。2)一位贵妇人的假发掉落,而她完全沉浸于1900的疯狂演奏中,演奏结束才突然意识到。这是出现在“对决”桥段的几处侧面烘托情节之一,它的功能无疑是为了烘托1900邻人叹为观止的演奏技巧。3)1900用发热的琴弦点燃了一支烟。同样的,此处运用夸张手法,只为再次衬托1900的精湛技艺。有趣的是,杰里与1900使用的道具都是香烟,其中存在的戏剧效果不言而喻。
然而这一桥段的设计仍是有缺陷的。三场“对决”中,两人各演奏三首曲子,对于前两场,1900第一次选择了圣诞曲,第二次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重弹了杰里的曲子。他所表现的态度为游戏、欣赏、学习甚至有感动,这些都是人人对第三场抱有期望。然而就在第三场,导演难以自拔的落入了俗套,他设计的是1900用两只手演奏了四手联弹的曲子《野蜂飞舞》的情节,这个情节的设计的确使观影者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但导演忽略了两个关键点:首先,这个情节是否与1900的人物形象相吻合。这个“好斗”的情节瞬间把1900的形象——一个不谙世事,纯粹的钢琴师毁于一旦。即使是真的被激怒,遵循1900的性格,他应该会为音乐的纯粹性捍卫到底,至少也不会无聊到与一个俗人斤斤计较。再有,导演使用“以强压强”的手法不可取。毫无保留的暴露获取的只是短暂的快感以及一个对1900具体的定位,而有设计的保留却会给人无尽的遐想,并延伸1900的人物形象,至于1900的钢琴技艺到底有多高,你不得而知,因为,你永远不会看见1900残忍的把音乐作为武器与人争斗。 如果想要表现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度,俗人选择“以牙还牙”,聪明人则“以退为进”。演奏速度的快慢不该是决定胜败的因素,如果1900使用灵魂去享受第三场,于波澜不惊中释放内心的强大力量。那么,无论是在技艺上,还是在精神上,1900都将不留余地的完胜并打动对方,且让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像片中所表现的,强大到令杰里感到恐惧。此处瑕疵,甚感遗憾。
2、“邂逅初恋”
一个传奇的人,一个传奇的故事,没有爱情的踪影,都将失去光彩。于是导演安排了1900与农民女儿帕多安邂逅的情节。这使1900作为一个人的形象,而不是神,有了情感上的依据。此处情节,也成为影片体现其浪漫主义色彩的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剧中帕多安的出现促成了以下几个情节:1)由于帕多安给予的灵感,1900完成了片中最经典的乐曲,这让我们见识到爱情对于1900的滋润;2)阴差阳错,1900未能把
上一篇:推荐优秀特岗教师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