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

发布时间:2021-06-05

秦腔啊啊啊

看完2003年戏迷大叫板决赛后,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全当諞闲传。

一、绚丽多彩辉煌光大的20年

秦腔虽然悠久古老,但有资料可鉴(录音)的历史只有70年左右,我见到最早的一张唱片是易俗社高明俗的《四郎探母》,其次是李正敏的几张唱片,如《二度梅》、《三击掌》、《五典坡》等,这些都是上海百代公司30、40年代灌制的。那么,秦腔之所以深受广大西北人的喜爱,之所以在西北人的血脉里扎根和光大,我以为应该是上世纪50、60年代,也就是解放后的20年。

何以见得?首先,前30年、现在、将来若干年代,人们所崇拜的名家都是这个时代成名或成长的。既便是刘毓中、刘易平、苏育民、仁哲中虽然是解放前的艺人,但真正成名是解放后的事。50、60年代培养出的名家那就多得不胜枚举了,如王玉琴、郭明霞等成名是在30岁左右,也正是这个年代。其次,有四大剧团功不可没。首先要说的是省戏曲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对秦腔演出程式、音乐改进及整理起了典范和样板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将西洋乐器融入到秦腔音乐中,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易俗社、尚友社、三义社由于在演出风格、演出行当上各具千秋,使秦腔流派更加色彩分呈。

可以说这20年的秦腔是最完美的秦腔,现在的秦腔与之相形见绌。

二、近二十年的秦腔是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二十年

过去人们的娱乐形式、精神寄托是看戏,这或是唯一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通过戏曲去体现,过去甚至学童的启蒙教育课本都是剧本,因为剧本里包含了人伦、道德、历史、文学等知识。所以说戏曲是人们精神世界徜徉的场所,戏曲在人们生活中显得那样重要。现在则不同,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形式的多样、价值观念的变异,戏曲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那样的渺小。

当今社会浮躁、飘浮之风对艺人的成长进步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上可能是秦腔停滞消沉、困惑无奈的主要原因。近二十年出现的名家寥寥无几。李小峰算是出类拔萃,李东桥徒有虚名,李梅误入歧途,丁良生的须生,李发劳的红生显得孤独,张宁的花旦只能算是继承。

三、品一品几位名家

郭明霞:你是一个盖世绝伦的苦青衣,《四贤册》,《赶坡》令人叫绝,但那是文革前的录音,那时的行腔自然流畅,情溶于戏,戏寓于情,“洋嗓子”句句似矶珠散玉,近些年的演唱有些过于做作,戏做的过了,有些“字”、“音”不知是“恨”还是“悲”,不信对比一下。

刘茹慧:你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文武小生,你的《法门寺》,《庵堂认母》怎能不叫人爱怜和喜欢,可以说你的戏一字一板,稳中见潇洒,自然里见工夫.好好的文武小生为什么唱《辕门》,唱就唱吧,一九六五年《辕门》的录音还可以,你现在的《辕门》跟撵贼一样,浮躁利禄之气大于演艺之规矩。

王玉琴:佘太君总是佘太君,王春娥总是王春娥,你的舞台作风严谨,不蔓不枝,你的艺术感染力是震撼的,可不,听起《灵堂》、《寿堂》来,其舍我其谁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有谁可比,可不,你的《三娘教子》听起来就像关中贤妻良母的真实

对秦腔发展及《秦之声》有一些看法想谈一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