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题纲(2)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1)区位条件是客观存在的;
(2)区位条件又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
(3)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其对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区位条件随之变化。 案例:钢铁工业区位变化。 木材产地,煤炭产地, 铁矿产地,沿海(沿湖),市场区位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供应商园:是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一般是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聚集区。
机场产业区(临空产业) 机场产业:机场业务关联产业;机场周围与空运相关或利用空运的产业。 通达度:衡量点与点之间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表示。 10.(一)交通网概念: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二)交通网的特性: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
1.交通网密度
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2.交通网结构
连结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边数/顶点数)表示。 通达度:衡量点与点之间的难易程度,可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表示。 贝塔指数,通达指数(accessibility index)
分散指数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一般情况下,密度大、连结度高、通达度好的交通网络是完善的交通网络。 1.运费的构成
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
2.交通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费也随之不同。 公路-短途;铁路-中长途; 水路-长途
3.运费的定价制度
运费根据定价制度而不同。定价制度一般有距离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和均一定价。 (一) 技术进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技术进步使资源的利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1)广度:增加可利用的资源种类;不断降低矿产资源利用的品位界限。 (2)深度:提炼、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
2.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指向性。经济活动区位的指向性: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有向能满足其所需主要的生产条件的地方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即为经济活动区位的指向性。一般有运输指向、劳动指向、原材料指向、智力资源指向、市场指向、沿海指向等等。
3.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组成和发展
4. 推动地区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 (二)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愈来愈成为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
2.技术和知识的地理集中成为经济活动地理集聚的重要推动力量,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成为新兴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因素。
3.现代科技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主要表现在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显著上升
4. 引起经济布局出现新的模式(1)生产向小型化和分散化方向发展,经营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 (2)临空型布局模式(机场产业区):布局于航空港附近并与方便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出入口相连结。 (3)科学园地或工业园地出现。 (三)杜能圈结构
1.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理: 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在城市的周
上一篇:高中历史 时间表 必修一必修二
下一篇:激光雷达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