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介绍(3)

时间:2025-04-20

顾雏军介绍

《财经》杂志于2001年12月5日发表了《细探格林柯尔》一文,从多个方面质疑了顾雏军及其神奇的创业经历、顾氏理论以及格林柯尔的技术神话、高额收入等等。12月6日、7日两天,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的股价就从3.5元跌到2.55元,市值蒸发10亿港币;12月10日,自称“深感受伤”的顾雏军召集50余家京、穗、港等地的媒体记者澄清事实,可顾雏军对《财经》杂志的质疑并未做出正面有力的回击。

2002年7月20日,《财经》杂志再度推出了质疑格林柯尔的文章—《天津格林柯尔探秘》,文中称“天津格林柯尔2000年的销售额不过300多万元,这使香港格林柯尔利润过亿的业绩失去了基本支持”。

面对愈演愈烈的媒体攻势,顾雏军故技重施,再度遵循“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法则,展开了一系列并购,以行动来回击质疑。继2001年斥资6.6亿收购科龙电器之后;2003年5月,另一冰箱巨头美菱电器被顾雏军以2.07亿的价格收入囊中;同年12月10日,以4.178亿人民币借道亚星客车进入汽车业;2004年4月,以1.01亿元的价格入主襄阳轴承;同年8月,以1.84亿的价格收购商丘冰熊;11月25日,通过境外子公司GRC capital正式收购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至此,格林柯尔造系完成。

败走—科龙电器

2002年初,由顾雏军掌控的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受让了原由顺德市容桂镇政府实际持有的20.6%的科龙股份,成为科龙的最大单一股东。2004年,格林柯尔再次受让了由容桂镇政府实际持有的剩余的约8%的股份,从而为科龙的“民营化重组”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此,顾雏军借道格林柯尔正式将科龙电器收入囊中。

当年的顾雏军在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的“惟一目标就是赢利”。谈起这笔“买卖”的起因,顾雏军说:“科龙电器良好的壳资源,是他决定收购的主要原因”。据他介绍,在签署转让协议前,格林柯尔主要管理及财务人员对科龙电器进行了长达4周的考察和调研,一致认为科龙是一家好公司。他们认为,尽管该公司去年报出巨额亏损,但今年中报已实现微利,而且没有“水分”。

更为关键的是,科龙电器与经销商一直保持融洽关系,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并且销售模式也颇为成功。这是格林柯尔非常看中的。顾雏军还表示,科龙追求质量、技术的纵向发展策略,与格林柯尔的经营思路极为吻合,这是双方合作的良好前提。

对入主科龙后的经营策略,顾雏军表示,首先是利用格林柯尔的制冷剂技术,降低科龙的生产成本,提高空调运作效率,尽快实现赢利。格林柯尔进驻后,有足够的技术实力来帮助科龙实现技术进步,达到空调效能和效率的优化提高,使科龙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杜绝浪费、提高空调效率及采购、销售等环节的努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外销比例,力求淡季不淡。

但在顾雏军入主科龙之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科龙巨大的亏损使得经营问题面临困境。在面对科龙电器2005年年底巨额亏损的财务报表时,顾雏军迎来了他的危情时刻。这时的顾雏军已经无法兑现在收购科龙之

顾雏军介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