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_丛琳(2)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7124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10卷
重要天然气源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期,在区域沉降和热演化作用下,石炭-二叠系的煤系地层达到生、排烃高峰,生成的天然气向下运移并聚集到下伏的古风化壳的储层中,向上运移并聚集到上覆的储层中,另一部分保留在煤层地层中成为煤层气。三叠纪和侏罗纪煤系演化程度低,对天然气的形成贡献较小,但这套煤系地层对古生界的天然气起着区域封盖作用。中生代晚三叠世沉积的延长组,生油岩厚度达到300 400m,有效生油岩分布面积12 10km,生油指标较好,在晚白垩世-第三纪烃源岩进入生、排烃高峰,是盆地中南部石油聚集成藏时期。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成藏机理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它们是相互关联的矿藏,煤在这些矿藏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
4
2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在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从时限看,石油分布在中生界,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煤分布在上古生界和中生界;从区域看,石油分布在盆地中南部,天然气和煤在全盆地均有分布,目前开发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北部,煤在盆地的边部埋藏较浅,目前开采的煤矿主要在盆地的边部(图2)。综合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成藏分析,结合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对盆地中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成藏过程划分为5个演化阶段,古风化岩溶形成阶段、聚煤阶段、天然气聚集阶段、石油聚集阶段、保存阶段,形成煤、天然气、石油有序的矿藏聚集(图1)。
2 鄂尔多斯盆中生界石油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分布在中生界,发育三叠系、侏罗系两套含油层系,已开发的油田分布在盆地的中南部(图2)。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早期开始下坳,进入了湖盆发育阶段,为一套湖泊-三角洲碎屑岩沉积,形成三叠系上统延长组含油层系。晚三叠世末印支运动使盆地抬升,形成侵蚀古地貌,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由河流相-湖沼相-河流相沉积旋回充填,形成侏罗系下统延安组含油层系。
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时,湖盆的东北、东南、西南及西北都有较大的河流注入,主河流注入区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三角洲复合体,成为湖盆中心生成的烃类运移聚集的场所,目前已发现的三角洲油藏聚集在两类砂体中,一类是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形成的油藏规模较大;另一类是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形成的油藏规模较小。三角洲沉积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半深湖相生油岩-三角洲前缘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形成良好储层 浅湖相砂泥岩和煤系地层形成的良好盖层。盆地北东向和南北向的三角洲沉积体油气富集程度高,这两类走向的三角洲东侧(即油藏上倾方向)沉积以暗色泥岩夹薄层粉砂岩为主,当区域构造东抬之后,它们成为区域遮挡,形成岩性圈闭油藏。
图1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及能源矿产成藏阶段
上一篇:病案统计室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