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_丛琳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第10卷 第29期 2010年10月1671 1815(2010)29-7123-06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Sci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
10 No 29 Oct 2010 Vol
2010 Sci Tech Engng
地球科学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丛 琳 李文龙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侏罗系油藏受侵蚀河谷控制,三叠系的油藏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古风化壳岩溶潜台控制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煤分布在石炭-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石油、天然气和煤在盆地中呈现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思路。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机理 分布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
A
浅海台地克拉通阶段,下古生界气藏层形成,该时期盆地南、北被加里东地槽控制,沉积了一套陆表海碳酸盐岩;奥陶纪末,加里东运动使全区抬升,沉积中断130Ma,形成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岩溶带,对该区天然气富集成藏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陆上第一大气田(靖边气田)就是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古岩溶潜台中形成的;第三阶段,晚古生代近海平原阶段,形成上古生界气层,沉积由石炭纪坳陷型转变为二叠纪广覆型,中石炭世海陆交互煤系地层沉积,晚石炭世近海沼泽沉积,其成煤期在中国煤炭矿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早二叠世山西期为陆相含煤系地层沉积,石盒子期气候转旱,沉积了巨厚的河流相碎屑岩;第四阶段,中生代内陆盆地阶段,形成中生界三叠系和侏罗系油藏,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发育大面积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三叠纪末受印支运动影响,盆地隆升遭受侵蚀,早侏罗世早期,盆地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伴随燕山运动,盆地西缘发生大规模的推覆冲断,形成前缘坳陷,盆地东部整体抬升形成大型区域斜坡地貌;第五阶段,新生代盆地周边断陷阶段,是现今构造定型和油气赋存定型的重要时期。
石炭-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是3个重要的聚-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该盆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褶曲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煤炭资源
[1]
。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油、气、煤矿产资
[2 5]
源共存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地质学者对该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种资源的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作了大量研究
[6 14]
,但
尚未将油、气、煤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分析,讨论油、气、煤的分布规律性,为进一步综合勘探提供思路。
1 盆地演化与石油、天然气、煤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变质岩系,盆地经历了五个演化阶段
[15]
(图1):第一阶段,中晚元古
代坳拉谷阶段,奠定盆地雏形;第二阶段,早古生代
2010年6月21日收到,8月5日修改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
课题(2008ZX05007-03)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丛 琳(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E-mai:lconglindq@。
上一篇:病案统计室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