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政化问题探讨

时间:2025-07-07

社区行政化问题探讨

本文来自:毕业论文酷()原文链接:

周 阳(福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州 350007)摘 要:我国社区建设的兴起,一方面是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又是政府出自管理需要推动的结果,它的路径选择更多是自上而下,这样就必然导致社区行政化的产生。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引入治理理念。

关键词:社区;社区行政化;治理

一、概念界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 尤其是社会新旧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面临改革和调整,社区建设与管理也成为各国政府行政管理的新课题。 “一般而言,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共同体。 构成社区的要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有较稳定和独立的地域界限; 有以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有维护该地区公共利益的管理机构;有维护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生活服务设施; 群体成员具有地缘上的归属感、参与感和认同感。 ”[1]而就我国情况来说, 社区主要指城市中居民委员会辖区及农村中的村委会辖区, 其中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居民、居委会及其他自治性组织。

社区行政化是指城市政府为寻求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平衡,依靠行政权力,自上而下地实行社会再组织的过程。 政府规定统一规划,依靠行政力量,由外向内,由上而下,重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

二、中国的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乃至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社区建设的兴起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管理体制的必然需要。 首先,社区建设的兴起取决于社会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得社会利益和社会需要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就必然需要打破“单位制”的束缚,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其次,社区建设的提出又是政府管理的需要。 就我国现阶段情况而言,社区建设是在“单位”体制瓦解时,政府为了得到公民的政治认同,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缓解管理压力和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而提出并自上而下推动的。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社区建设是社会和政府的共同需要, 其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和政府两个方面。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这两者之间,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即我国的社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强力推动的,它更多是自上而下展开的。 政府的过度介入和干预,使得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着行政色彩浓,依附性强,参与程度低,自治能力弱的状况,出现了政府的热情高于居民的热情, 外援的力量大于内生的力量这一与社区发展的初衷和愿望相悖的令人尴尬的局面。

三、社区行政化的困境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运作模式导致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其表现主要为:(一)机构行政化虽然社区并不隶属于行政编制,且社区和基层政府之间的界

社区行政化问题探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