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S患者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的对比(2)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708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6月 第13卷第6期
测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
五、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 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数据以 x s表示,采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参数比较先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采用随机区组F检验,方差不齐采用Wilcoxon法非参数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种体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比较
俯卧位通气于仰卧位通气组间比较结果:两种体位通气的MBP、CVP在0h时、2h时、24h时均差异无显著性(P>0 05);两种体位通气的HR在0h时、2h时均差异无显著性(P>0 05),但在24h时,俯卧位通气的HR较仰卧位通气的HR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 05)。 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结果:仰卧位通气组,MBP、CVP在0h时、2h时、24h时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组内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 05),并且俯卧位通气组同仰卧位通气组;仰卧位通气组HR在2h时、24h时与在0h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俯卧位通气组HR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善,与0h时相比,2h时明显降低,24h时最低,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见表1。
二、两种体位通气血气检测的比较
俯卧位通气于仰卧位通气组间比较结果:两种体位通气PO2、PCO2、PaO2/FiO2在0h、2h时差异均无显著性(P>0 05),在24h时,俯卧位通气的PO2、PaO2/FiO2均较仰卧位通气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 05),但是24h时两种体位通气的PCO2差异无显著性(P>0 05)。 各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结果:仰卧位通气组,与0h时比较,2h时PO2、PaO2/FiO2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 05),而PCO2改变不明显;24h时与0h时比较,PO2、PCO2、PaO2/FiO2改变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 05)。俯卧位通气组结果同仰卧位通气组,但改变更加明显。见表2,图1~3。
讨 论
ARDS是最常见的呼吸衰竭,以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点,其中治疗ARDS以纠正低氧血症为首要任务。有研究报道俯卧位通气早期可改善氧合,纠正低氧血症[2]。但俯卧位通气改善低氧血症的机制及俯卧位通气的持续时间仍无明确报
道。
本研究中,回顾性对比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结果显示,仰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大,与通气开始时相比较,通气2h时、24h时均无明显差异;同时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也无明显差异。在24h时,俯卧位通气的PO2、PaO2/FiO2均较仰卧位通气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 05),而在2h时,俯卧位通气组与仰卧位通气组的PO2、PaO2/FiO2差异无显著性,与黄英姿[3]等报道俯卧通气2h时较通气前有显著性差异不一致,这可能与选择的对比对象不同有关;所选的所有ARDS患者的PCO2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波动,故意义不大。上述研究提示,俯卧位通气与仰卧位通气在不同时间点改善氧合的程度不同,俯卧位通气可能随俯卧位的时间延长改善氧合的效果更好,与McAuley等[4]观察到的俯卧位通气12h后氧合继续升高相似。ARDS肺部病理表现为不均一性和重力依赖性肺泡和肺间质水肿,仰卧位时血流可能受重力影响分布于背侧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失调,而转俯卧位后血流将沿重力重新分布,全肺通气/血流比值更加匹配,改善氧合。当转变为俯卧位后,水肿液沿重力向腹侧重新分布,背侧的萎陷肺泡复张;同时腹侧水肿及肺不张程度可加重,但其程度远较背侧改善情况为轻。故认为体位改变后水肿液发生明显重力分布,而血流动力学无明显改变。本研究中,俯卧位通气组HR与仰卧位通气组HR相比,在24h时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 05),而2h时则无明显差别,提示24h时俯卧位通气的患者生命体征更稳定。 有些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氧合的机制可能与功能残气量的增加,隔肌运动的改变,肺内分泌物引流通畅[5]有关。并且随呼吸相关性肺损伤(VILI)深入研究,俯卧位通气可降低VILI发生。总之,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大
图1 两种体位通气PO2在不同时刻点的比较
下一篇:C语言图形函数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