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讲稿8塑炼混炼

时间:2025-04-21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讲稿,希望对你有用!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原理讲稿(8)

§5.4 新型增塑剂

物理增塑剂易挥发,易迁移、易抽出,使制品体积收缩,发展新型增塑剂的方向:

1. 反应性增塑剂:增塑剂分子在硫化温度下可与橡胶大分子反应,或本身聚合,如端基含有乙酸酯基的丁二烯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异戊二烯低聚物。

2. 液体橡胶也有一定的增塑作用,互溶性好,难抽出,不易挥发,如液体NBR。

3. 低分子量CR:可作CR的增塑剂,不易被抽出,胶料性能好。

4. 由CCl4、CHBr3作调节剂合成的苯乙烯低聚物,可作IR、NBR、SBR、BR的增塑剂。

氟蜡(低分子量偏氟氯乙烯和六氟丙烯聚合物)可作氟橡胶的增塑剂。

第十一章 生胶的塑炼工艺

§11.1 生胶的塑炼原理

一.塑炼的定义

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式,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塑性(可塑性):橡胶在发生变形后,不能恢复其原来状态,或者说保持其变形状态的性质。

二.塑炼的目的和要求

1.塑炼的目的

减小弹性,提高可塑性;降低粘度;改善流动性;提高胶料溶解性和成型粘着性。

2.塑炼胶的质量要求

(1)可塑度要适当

应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在此基础上应具有最小的可塑性。过度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性等,而且会增加动力消耗。

塑炼程度:根据混炼胶工艺性能和制品性能的要求来确定。

如:供胶、浸胶、刮胶、擦胶和制造海绵等用途的胶料,要求的可塑度较大,生胶的塑炼程度要高些。供模压用的胶料,则要求可塑性宜小。

一般:胶管外层胶可塑度:0.3~0.35;

胶管内层胶: 0.25~0.3;

胎面胶: 0.22~0.24;

胎侧胶 0.35左右;

海绵胶 0.5~0.6

(2)塑炼均匀

三.生胶的增塑方法和原理

(一)增塑方法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工艺讲稿8塑炼混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