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1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体系
界富国行列。⑤伊拉克和伊朗是两个政治军事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70年代以来,两国经济都有较大发展,但因人口多、消耗大,富裕程度较低, 1980—1988年的两伊战争损害了两国经济发展。
第五章 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一节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东欧剧变
(1)发生:①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各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和政治动荡。②共产党或工人党的领导人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政治多元化,反对派通过大选取得政权。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
(3)方式:除罗马尼亚通过突发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以外,都通过自由选择的和平方式发生了剧变。
(4)原因:①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②历史上长期受制于苏联,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错误;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酿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使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这是剧变的内因。③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剧变的外因。
二、苏联解体
(1)经过: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②1988年,转而进行政治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③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民经济大滑坡;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加强,党内斗争日趋尖锐和公开化。④1991年8月,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把苏联变成松散的联邦。党内外斗争急剧尖锐化,酿成“八 一九”事件,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权,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⑤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定,成立“独联体”,此后。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苏联完全解体。
(2)原因:①历史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②主要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直接和主要的原因。③外部原因:西方西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二节 世界政治的发展
一、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①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②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①俄罗斯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②美国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遭到大多数国家的反对。③日本提出日美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④欧洲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⑤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⑥以上诸因素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①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还将继续下去。②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二、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上一篇: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方案报告
下一篇:研究生常用的十八大学术搜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