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14)

时间:2025-04-20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体系

①背景:a.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苏联政局一度动荡,后来,赫鲁晓夫作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稳定下来;b.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听取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会后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②改革内容:农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工业方面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③结果: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失败。

(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1964年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苏联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实质性的突破。②工业方面,前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仍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③执政期间,军备力量大为增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④后期,个人专断作风滋长,政治生活僵化,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六、东欧的变革

(1)南斯拉夫:①1948年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处境十分困难。②摆脱了苏联模式,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③自治体制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逐渐尖锐起来。

(2)波兰:①1956年发生波兹南事件。②哥穆尔卡改革,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③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出现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

(3)匈牙利:①苏共“二十大”后,人民强烈要求改革。②国内反共势力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发动武装暴乱,酿成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③卡达尔实行一些新的经济政策,从1968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4)捷克斯洛伐克:①60年代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②1968年,杜布切克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共颁布《行动纲领》,捷进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新时期。③8月,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中断。

七、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978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2)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第四节 美 苏 争 霸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1)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提出一套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2)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二、第一阶段

(1)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

(2)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时刻.优势在美国。

(3)缓和方面:a.50年代中期,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签订对奥地利的和约。b.苏联承认联邦德国。c.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4)紧张局面:a.1961年“柏林墙”的修筑。b.1962年“占巴导弹危机”。

三、第二阶段

(1)时间:本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

(2)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3)苏攻:a.苏联加紧发展军事力量,常年保持巨额军费开支,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b,勃列日涅夫在欧洲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复习纲要(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