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韩兴昌一案浅析网络诽谤的应对策略(5)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表达自由权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权利之一,网络成为人们发表自主观点的首选。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缺失等各种原因使得网络泛滥着各种虚假信息,一方面污染网络环境,另一方面给公民带来很多的困扰乃至权利的侵犯。本文以韩兴昌一案从国家、网站、个人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诽谤的应对策略。
了网络上。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那么在网络中也是如此。网民应该培养一种网络文明的自觉性,不在网络上随意散发虚假事实,随意恶意中伤谩骂他人。
其次,网民也应注意提高辨别信息真实性地能力,不要盲目跟从他人的舆论。案例中韩兴昌的文章和网帖引发网友热议,点击率3.8万,有1200余人跟帖就是一个例子。近2年由于微博受热捧,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有很多网友看到一些不加证实的消息盲目转发,导致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受众面越来越大。例如2010年12月6日,微博被“金庸去世”谣言闹得沸沸扬扬。谣言经由微博传播后,一时内“讣告微博”频发。所以,网民要学会辩证性地看待网上的信息,更多渠道地去了解这个信息再判断信息是否真实。
最后,网民应该在网络上起到互相监督的功能。当网民发现网上的信息有失真实的时候应该大胆指出,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减少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加入其中。
以上就是作者对网络诽谤提出的应对策略。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的类型也越来越多,例如网络妨害名誉 、网络诈欺等。公民在防范这些网络犯罪的同时也要避免自身陷入网络犯罪的漩涡。
【参考文献】:
[1] 《陕西"首例网络诽谤侵权
案"昨一审被告人获刑1年》·新民网
[2] 《我国信用立法的现状与对策建议》·福建人大网
[3] 孙旭培·《网络传播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4] 雷跃捷 辛欣主编·《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5] 王军·《传媒法规与伦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3月1日
上一篇:安全知识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