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5-07-12

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丽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很多的,然而,如果从提问、听答、评答这样三个方面来看,那么合理分配答问对象、善于提探究性问题、给学生答问以等待和给学生答问以积极强化这四大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合理分配答问对象(distribution)

这里所说的“分配”与经济学上的“分配”有所不同。经济学上的分配是指把生产资料分给生产单位或把消费资料分配给消费者,而这里所说的分配是指在课堂提问中,教师的提问是针对哪些人的提问,要求哪些人回答,即为一种问题的指向。一般而言,教师提问主要有三种分配方式:(1)指向单个个体。这种指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让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如“XX,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二是先向全体学生提问,然后叫一个学生来回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XX,你来说说。”等类似的提问。(2)指向一个特定团体。如“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此时所有的男同学则成为教师提问的对象。(3)指向整个班级。如“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这时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思考,并做出回答。

针对这3种分配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有具体的理由,每种分配方式都是合理的。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分配问题上存在这样一些更为具体的方式:(1)有的教师倾向于向男同学提更多的问题(反过来也一样);(2)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成功者提更多的问题;(3)有的教师喜欢向一些学业失败者提更多的问题:(4)有的教师喜欢针对具体的学生提具体的问题,如把复杂、抽象的“论证性”问题分配给学业成功者回答,而把“判断性”、“描述性”的简单问题分配给学业失败者回答;(5)有的教师倾向于把提问范围集中于教室的右边(或左边),有些教师的问题分配范围像一把扇子,有的像三角形,而有的教师喜欢向前面几排的学生提问,有的喜欢向中间的学生提问,有的则喜欢向后面几排的学生提问。

我们认为,这些具体分配方式不是不可以的,但它们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能引起课堂提问中存在消极影响。如第二种方式就极易造成一种不平等现象,给学业失败者造成一种打击或排斥,使他们成为课堂中的“边缘人”,不愿意参与课堂提问,甚至脱离了课堂教学,这样课堂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又如若长期实行第五种方式,学生便会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如果他们想得到教师的注意,那么就可以到教室的“动感地带”去,相反,如果他们由于没有完成家庭作业、很疲倦或需要干别的事的话,那么就可以到教室的“冷漠地带”去。这种现象是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

事实上,为实现有效课堂提问,教师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的提问分配方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认为,合理分配答问对象这种技巧的关

试论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