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员申论热点材料(18)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理有极强的腐蚀性,特别是对心智尚不成熟的人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诱惑,有些人就因为看多了“AV女星”、“色诱”、“偷拍”、“走光”,产生了代入心理,滋生了模仿的念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价值观培养:经常接触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的人,“口味”会越来越重,对假恶丑的辨识度会越来越低。此次东莞涉黄,网络上有些人持宽容、纵容甚至支持态度,就颇能说明问题。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也是社会现实的镜子。有人说,互联网不仅是技术、是媒体,更是政治;不仅是器物、是产业,更是意识形态。如同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联通群众,联通世界,联通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仅仅是为了肃清互联网上的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唱响网上主旋律,汇聚网络正能量,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鲁炜所说:“在我们这个以文明著称的国度,如果网络空间充斥着低俗、色情、粗野、暴力,就会严重损害中华民族的良好形象,极大危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甚至会断送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
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因为将来,我们与互联网的联系只会越来越紧密。维持网络空间的清朗,捍卫网络空间的格调,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
科研经费腐败 【背景链接】
2013年10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答记者问时,痛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表示对腐败现象感到“错愕、愤怒”,再次将科研经费腐败的老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能摆脱行政权力和学术霸权的作祟,科研经费还将成为人人惦记的“唐僧肉”,科研的天空仍将被雾霾笼罩。
承担一个科研项目,却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经的院士候选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13年;交通运输部挪用1.86亿元,用于人员工资及补贴支出 当我国科研经费保持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时,层出不穷的科研腐败,却让公众的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让“中国人何时能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问题显得极为讽刺。 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我国6成左右的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若按2012年科研经费10240亿元的投入总量估算,流失经费的数额着实令人咋舌。从被曝光的诸多案例来看,科研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人员在打科研经费的主意,套、骗、贪、吞、假等手段无所不用。更为严重的是,这股歪风邪气似乎已经蔓延到了学生群体——曾有一位教授撰文指出,不少学生也学会了在校级科研课题中搞假发票和报假账。
【标准表述】
[原因]
一是形成利益链。在部分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眼中,科研经费变成了“唐僧肉”;在一些地方和高校,甚至形成了相关的利益链,专家学者、项目组、管理者各司其职。于是,“研究做得好,不如与官员和权威专家的关系好”,也就成了科研人员群体中公开的秘密。这种现状,直接导致许多科研人员功夫全用在科研外,在权力面前“斯文扫地”。
二是“带头人”问题。高校首先是育人之所,然后才是科研重地。但现在的高校,决定行政权力高低和声望的,大多取决于科研“成果”。“成果”怎么看?不是学术质量,而是 18
下一篇: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