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_张珍(3)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中度排放区域
(年均排碳量在5×107-10×107t之间)
轻度排放区域(年均排碳量小于5×107t)三、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浙江、湖北、黑龙江、安徽、四川、上海、吉林、湖南、贵州、陕西和云南
新疆、福建、甘肃、天津、江西、重庆、北京、广西、宁夏、青海和海南
1111
计算出2000~2009年重度、中度以及轻度排放区域碳排放总量以及人均碳排放量的情况,差异比较结果见表3所示。
(一)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根据上面区域划分的标准,由公式(1),可以
表3
2000~2009年三大区域碳排放总量(104t标准煤)及人均碳排放量(t∕人)
区域划分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重度排放区域
碳排放总量65281.1369994.2776263.1588753.37104749.7128216.03145860.61154190.23160422.24166099.22
人均碳排放量
1.291.381.511.762.072.462.802.963.083.19
中度排放区域
碳排放总量45917.8847047.8149669.6558307.7566187.8974291.8381715.7389847.4393679.66100937.19
人均碳排放量
0.880.900.951.121.271.431.571.721.801.94CEIi=
CEMiGDPi
轻度排放区域
碳排放总量20305.5820854.0522992.5225639.6925934.6528869.2933095.5735572.2740415.6245610.03
人均碳排放量
0.830.850.941.051.061.181.461.651.721.87
(2)
如表3所示,三大区域的碳排放量总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重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量总量大于中度排放区域和轻度排放区域之和,重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在2004年就已经超过10亿吨标准煤,这相
其中,CEI为碳排放强度,CEM为碳排放总量,GDP为国内生产总值,CEIi为第i区域的碳排放强度,
当于中度排放区域当前的水平。从表3还可以看出,CEMi为第i区域碳排放量,GDPi为第i区域生产总
。根据公式(2),可以计算出2000-2009年全国三大区域的人均碳排放总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值,
且重度排放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在1t标准煤以上,和三大区域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图2显示了2000~2009年全国和三大区域碳排2004年之前,与目前中度排放区域和轻度排放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差不多,但2008年已突破3t标准煤,差距进一步拉大。尽管中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总量远大于轻度排放区域,但两者的人均碳排放量相差不大,中度排放区域略高一点。
(二)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
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只能反映碳排放水平差异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反映区域碳排放水平之间差异的最优选择,而碳排放强度同时把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量结合在一起,基于此,本文选择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碳排放水平的另一指标。碳排放强度是指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作为衡量低碳经济以及绿色GDP的重要指标。碳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放强度的变化状况,可以看出,重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最大,中度排放区域次之,轻度排放区域最小。2004年之前,重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线呈现“U”型特征,之后又呈现下降趋势,于2007年达到最低点,之后又短暂的上升,整个趋势线呈现倒“N”型特征。中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轻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除了在2006~2007年出现了短暂的上升,整个趋势线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中度排放区域和轻度排放区域碳排放强度的下降速度基本一致。从全国的碳排放强度来看,2000~2006年全国碳排放强度略高于中度排放区域的碳排放强度,2007~2009年全国碳排放强度略低于中度排放区域碳排放强度,从总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