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漫谈(5)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化学
64
乙烯工业第20卷
(标油)为674kg。按2007年的乙烯产量计,总能耗(标油)达7
000
kt。高耗能与高排放往往是联
系在一起的,发展乙烯对环境的压力也很大。而且乙烯工业又是高耗水的产业,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是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2)坚持适度发展。
乙烯工业目前效益好,而且对地方经济的确有拉动效应。但乙烯工业与炼油工业不同,炼油产品绝大多数是国计民生必需的,很少出口;而乙烯工业下游产品制成的最终商品是大量出口的。我国自1996年开始成为原油纯进口国,2007年进口原油为1.63亿吨,而国际原油价格已逼近loo
美元/桶。我国的乙烯应和炼油协调发展,在保证
油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
乙烯。当然油化要一体化,优化双赢。当前世界
经济一体化,乙烯下游产品国内市场不足,完全可以通过进口解决,如进口中东低成本的聚乙烯等等。没有必要进口大量昂贵的原油,把所有乙烯的下游产品都从头做起。
(3)坚持有竞争力的发展。
目前乙烯下游产品进口约占40%,今后一段时间进口虽会逐渐减少,但仍将占较大比例,说明市场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但市场空间并不必然属于我们,关键要看我们的竞争实力。这要靠我们走国产化之路,以低成本作支撑;要靠调整产品结构,以高附加值产品作支撑;要靠采用新技术,以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作支撑。只有“做强”了,才是“有效”发展,有竞争力的发展。3.3发展的布局
全国目前已有乙烯工业基地19个,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乙烯工程主要依托老企业,如天津、独山子、大庆、抚顺等乙烯项目。镇海、福建有沿海和大炼油的优势。武汉、四川的
布点主要考虑中部崛起,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今后乙烯工业的发展不应该“遍地开花”。对各地发展乙烯的热情十分理解,但相信国家会综合考虑,有所选择。布局的重点应该是沿海的3
个三角区:即环渤海三角区、长江下游三角区和珠江口三角区。对个别有较成熟、优越条件的中部地区,在研究布点时必须谨慎做好环境影响的评估,保护环境。3.4发展的模式
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的乙烯工业发展重点应放在现有企业,尽量少铺新摊子。
上海、扬子、燕山、齐鲁等大型乙烯的第三轮改造应适时启动。尤其是上海1号乙烯,已运行了30多年,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规模小,安全隐患多,应该关停。因此上海乙烯的第三轮改造应该首先考虑。
现有企业一般都是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有人才、团队和生产组织的优势,有油化纤一体化的优势,有销售网络的优势,有公用工程依托的优势等等。
但具体做方案时,扩能的规模不宜大。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下游聚烯烃产品方案应
选择市场容量虽然不大,但附加值高的产品。装
置应选择高技术含量,但规模适当的生产线,不要一味求大。现在大家都在强调规模效应,新建装置一般规模都很大,虽然能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但为了要稳定生产、稳定产品质量,通常只能生产“大路货”,想生产市场容量不大的高附加值产品很难实现。而早年引进的装置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低,很多高附加值产品不能生产。因此,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目前大多为进口产品所占领,而今后我国乙烯发展的目标应主要放在高端产品市场上。
一些中型乙烯,如抚顺、广州、天津、独山子等,通过“并线”,在“十一五”期间也将发展成大型乙烯。现在需要考虑的只剩下中原、辽化和东方3家中型乙烯了。东方考虑要搬迁,只能“易地”发展,应该和燕山第三轮乙烯改造统盘考虑。中原和辽化的发展不一定要比照大型乙烯继续做大的模式,可适度进行改扩,关键在于做好综合利用,朝“特、精、细、强”的方向发展,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应仍能在我国乙烯工业中占一席之地。
至于继续选点建设大型乙烯新项目,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