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漫谈(3)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化学
乙烯工业第20卷
齐鲁由于产品方案和改造规模的调整,直至2004年10月才投产。齐鲁乙烯改造借鉴了燕山和扬子、上海2号的成功经验。在“两头一尾”的基础上,分离单元吸取了“并线”的理念,方便了开
停工和增减负荷,操作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而且
用工比较少。以往乙烯改造均采用两次大修停车
的改造模式,而齐鲁首次实现了“两改一”,仅停车
大修一次用83天就完成了改造,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改造采用了SL一Ⅱ型裂解炉及三元制冷等新技术。改造后乙烯能力达到720k∥a,其后增加2台裂解炉,2006年底核定乙烯能力为800
k∥a。
茂名乙烯采用完全并线的方案,于2006年9月完成改造。原来拟改扩至800k∥a,在建设过程中决定改扩至1
000
k∥a。值得一提的是茂名乙烯
新线采用的是中国石化和鲁姆斯的合作技术,分离为前脱丙烷前加氢流程,还采用了低压激冷、三元制冷等技术,而且在乙烯企业首次实现以烧石
油焦和煤的cFB锅炉替代燃油的辅锅。
在五大乙烯改造中,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大型压缩机国产化的成功,为我国大型乙烯装备的成套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产化率的提高,使建设投资大幅节约,也增强了乙烯企业的竞争力。
这个阶段,中国石化对中原、天津和广州等3套乙烯也进行了挖潜改造。中原乙烯三机不动,增加1台60
kL/a
CBL炉,主要是对急冷和热区作
原料改变后的适应性改造,2000年12月完成改造,能力扩至180kL/a。天津三机换转子并增加1台
60k∥a
CBL炉,姗1年4月完成改造,能力扩至姗
kL/a。广州乙烯三机换转子,200B年4月完成改造,能力扩至210
kL/a。
这个阶段,中国石化在对现有乙烯企业改造的同时,还与国际知名石化企业合资建设世界级规模的乙烯工程。与BP公司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0kL/a乙烯装置于2005年3月建成投产,与BAsF公司合资建设的扬一巴600kt/a乙烯装置于
2005年5月建成投产。中海油与s皿LL公司合资
的惠州800k∥a乙烯项目于2006年1月也建成投产。
这个阶段,中国石油对其麾下的乙烯装置也进行了扩能改造。大庆、吉化2号基本采用“并线”方案,分别扩能至600k∥a和700kL/a。独山子、兰化、抚顺和辽化也分别挖潜扩能至220
kt/a、
240kt/a、140
kt/a和200k∥a。2006年lO月兰化
通过“并线”方案进一步把产能扩至700k∥a。现属于兵器工业集团的盘锦乙烯,2006年乙烯能力也由原通过挖潜达到160kL/a后,进一步提升至
180k∥a。
在这个阶段,原料优化得到普遍重视,目的产品收率进一步提高,乙烯收率平均已超过30%;能
耗(标油)降低,平均降到700l∥t以下;非计划停
工次数、时数进一步降低;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水平、国产化水平日益提高,打下了进一步“做强做大”乙烯工业的坚实基础。
2现状分析
我国乙烯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竞争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世界乙烯大国的行列。
2.1乙烯生产能力
.
截至20ar7年末,我国乙烯生产能力为9
985
kt/a,排名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平均单套
乙烯装置能力也达到454k∥a。已有数套乙烯装置单套能力达到世界级规模。2.2乙烯产量
20Cr7年我国乙烯产量达10
477
kt(国家统计
局统计数据)。平均每天生产乙烯28704
t,2天就
高于19r73年全国全年的乙烯产量,也高于1984年全国1个月的乙烯产量。2.3能耗
20cr7年我国乙烯能耗(标油)平均约为674k∥t;很多企业如茂名、扬巴、天津、赛科和广州等已低于650kg/t。2.4乙烯收率
由于重视乙烯的原料优化工作,石脑油比例不断提高,加氢裂化尾油比例也有明显增长,AGo比例逐年降低。原料的轻质化、优质化和多样化已成为乙烯企业的共识。2007年我国平均乙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