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7)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相邻的向斜之间是背斜;
相邻背斜、向斜共用一个翼。
三、褶曲类型
1.按轴面产状划分:
直立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相等。
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不等。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向相同,倾角并不等一翼为正常层序,
一翼为倒转层序(新在下老在上)。
平卧褶曲———轴面近水平。两翼近水平
上下重叠。一翼为正常层序,一翼为倒转层序。
2、按枢纽产状划分:
水平褶曲
——枢纽水平
倾伏褶曲
—— 枢纽倾伏
特殊类型:
穹窿(背斜)———长 :宽 < 1 :3
盆地(向斜)———长 :宽 < 1 :3
3、按褶曲的转折端和横剖面形态分类有:尖棱褶曲、箱形褶曲及扇形褶
4、根据长、宽的比率分为:线形褶曲、短轴褶曲、穹窿与盆(地)
①线形褶曲
长宽比在10倍以上,又称长轴褶曲。
②短轴褶曲
长宽比在3—10倍以上,又称短轴褶曲③穹窿与盆
长宽比小于3的褶曲。上凸的背斜称穹窿,下凹的向斜称盆地。
5、按褶曲的组合形态分有:
复背斜与复向斜。
复背斜:由若干次级褶皱组合而成的大型背斜构造。复背斜多见于褶皱造山带并与复向斜伴生。
复向斜:又称复式向斜,是由若干次一级的背斜、向斜组合而成的一个大型向斜构造。 一般的是“向斜成山,背斜成谷。”但往往受到剥蚀作用的影响,背斜成山,而向斜成谷 。
四、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
(一)地质方法
一是采取穿越法: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测量岩层顺序、岩性、厚度和各露头产状,分析、判断褶曲是否存在。即就是:
背斜:新 — 老 — 新
向斜:老 — 新 — 老
二是追索法:沿着某一标志层的延伸方向进行观察,以便了解两翼是平行延伸还是逐渐汇合。
(二)地貌方法
1.水平岩层(转折端、顶部或槽部等)
2.单斜岩层(翼部、构造盆地边缘,单面山、猪背脊等)
3.同心圆或椭圆式分布的山脊,构造盆地。
4.平行排列的山脊和山谷;弧形或“之”字形展布的山脊和山谷。
5.背斜山和向斜谷;背斜谷和向斜山(地形倒置)。
褶曲的野外识别:
地形倒置(并非绝对)
我们可以想象,地质构造形成初期,通常向斜成谷背斜成山。但野外恰恰相反,常见的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称为地形倒置。
原因:褶皱形成后在长期的风化剥蚀等外动力作用下,背斜轴部由于张裂隙发育、易剥蚀,并逐渐低凹成谷;而向斜轴部岩石受挤压力,相对不易风化剥蚀,而成山。
五、确定褶曲形成年代的基本原则:
褶曲的形成年代介于组成褶曲的最新岩层年代与未参加该褶曲的上覆最老岩层年代间。
六、研究褶曲的实用意义:
在找矿、找地下水以及工程水利建设、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褶曲对矿床的保存有重要作用,向斜是储水、储气、储油构造。
第四节 断裂构造
断裂 ——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
节理、裂隙 ——无位移(仅有断裂面)。
断层——有一个或一组断裂面,两侧岩层有明显位移(错动)
一、节理
1、节理的概念:当岩石中的裂隙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但裂隙两侧的岩块并未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时,称为节理。
2、节理的分类
(1)根据节理的成因分类:
①原生节理:指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节理。
上一篇:1 一、岗位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