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构造运动 通常是岩石圈的长期而缓慢的运动,其速度以每年若干毫米或若干厘米。如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大西洋洋的扩张等.
但也有短暂而显著的变形、位移。如地震、火山、断层等。
(四)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地史中构造运动的剧烈时期与其和缓时期是交替出现的即构造运动的演化具有旋回性特点。曾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强烈造山运动,具有全球性意义;而在强烈的构造运动之间是相对和缓的运动。我们把从相对和缓的构造运动开始,到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结束。划归为一个构造运动旋回。
构造旋回 —— 从相对和缓的构造运动开始, 到一次强烈的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结束。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是以大致均匀 的速率不间断的运动着。
(五)确定地史时期构造运动的方法
1、岩相分析法
岩相是地质环境极其物质表现的综合:
(1)沉积岩相
沉积作用+沉积岩特征+沉积岩形成的地质环境=沉积(岩)相
陆 相:大陆上形成的沉积;
海 相:海洋中形成的沉积;
过渡相:陆海过渡地带形成的沉积。
陆相还可以分为:河流相、湖相、沼泽相、冰川相;
海相还可以分为:滨岸相、浅海相、深海相、浊流相;
海陆过渡相还可以分为:三角洲相、潮坪相、澙湖相。
(2)岩浆(岩)相
岩浆作用+岩浆岩特征+岩浆岩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岩浆(岩)相
中央相:岩浆侵入体中央的产物 ;
边缘相:岩浆侵入体边缘的产物;
陆上喷发产物为陆相火山岩 ;
海上喷发产物为海相火山岩。
(3)变质(岩)相
变质作用+变质岩特征+变质岩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变质(岩)相
红柱石相:低温高压环境下形成 ;
绿片岩相:中压低温环境下形成 ;
兰片岩相:高温低压环境下形成 ;
角闪岩相:中压中温环境下形成 。
2、厚度分析法
对沉积厚度进行分析,可以定量反应当时的沉积环境。比如,上千米的连续湖相沉积说明当时地壳在持续下降。
当地壳下降幅度大时,沉积物的厚度较大;
当地壳向上抬升时,沉积物厚度较薄;
当抬升为陆时,就会遭受侵蚀。
3、接触关系分析法
地层(岩石)的接触关系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上一篇:1 一、岗位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