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7)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信用评价使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可以更准确把握借款人的违约风险,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不确定性减少。同时,银行还可以根据借款人的违约风险确定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贷款利率,减少对信贷配给的依赖,更多地发放中小企业贷款,实现银企双赢。采用信用评价技术后,银行贷款风险利差扩大,说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增强。
但在引入信用评价技术时必须注意到,仅有信用评价模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信用评价模型只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个手段。银行应以建立信用评价模型为契机,推动信用文化的建设。在信用文化的理念下,建立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将信用评价落实到银行的授信政策、资产定价、贷后管理、业绩考核评估等各项业务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信用评价模型的作用。
也应注意到,本文建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体系,由于样本容量较小且一部分数据(如交易资产特征,交易对手资质等)无法获得,所以采用随机数据生成,影响了信用评价体系权重的有效性。所以,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应注重对申请人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储存,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库,以便为日后修正信用评价模型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在以后能够获得高质量,大容量样本数据时,可以建立更为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
从本文的研究中过程中,引申出来的相关建议有:(1) 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是建立信用评价模型的根本。在银行业刚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两三年的时间里引入和应用信用评价模型,企业信用数据的缺乏将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银行本身必须切实做好收集整理和存储企业的财务信息、交易信息,与之相关的供应链信息,建立自己的基础数据库。不同银行的客户群特性是不一样的,只有做好银行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工作,才能选择或开发适合自己业务的信用评价方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 在设计新模型时, 不仅要关注借款人目前的风险,也应关注经济周期的走势,考虑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影响因素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十分重要,因为供应链融资主要针对供应链上的商品交易价值进行授信,价格的波动性将直接导致银行承担较大的风险。
(3) 对模型的检验。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很大,对企业信用评价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信用评价结果的检验是保证评价模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对信用评价模型,需要持续不断的检验以考察其能否很好地反映银行客户的信用状况。一个好的
检验指标体系及其切实执行,是完善信用评价模型的关键。所以应加强检验意识,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改善信
[10]
用评价模型。
中小企业融资牵涉因素众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12]
战略还可以从小企业本身的动态投融资的有效策略、
扩张的过程
[13]
等方面进行考虑。此外,也可以考虑供
[15]
[14]
例如民间商会应链融资相关的关系型融资,
等中
介的作用方面进行考虑。
总体看来,随着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完善及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银行为优化客户结构、拓宽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将会大力开拓中小企业客户市场,信用评价技术必然占有重要地位,它将保证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序健康发展。
参与文献
[1] Towergroup. While Supply Chain Finance is a Powerful Con-cept for Wholesale Banking, It is Also Widely Misunderstood.
[2] Alen N. Berger, Gregory F. Udell.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 World Bank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vercoming Growth Con-straints, 2004, (10): 14-15.
[3] Leora Mapper. The Role of Reverse Factoring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World Bank, 2004, (9): 102-103.
[4] Gonzalo Guillen, Mariana Badell. A Holistic Framework for
Short-ter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ng Production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lanning.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6, (7): 25-27.
[5] 任文超. 物资银行及其实践. 科学决策, 1998, (2) : 15-18.[6] 罗齐, 朱道立, 陈伯铭. 第三方物流创新: 融通仓及其运作模
式初探. 中国流通经济, 2002, (2): 11-14.
[7] 陈祥锋, 石代伦, 朱道立. 融通仓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 科技
导报, 2005, (230): 30-33.
[8] 闫俊宏, 许祥秦.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
上海金融, 2007, (2): 14-16.
[9] 弯红地. 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模型分析研究. 经济问题, 2008,
(11): 109-112.
[10] 鲍旭红.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新研究. 科
技和产业, 2009, (1): 75-77.
[11] 吕跃进, 张维. 指数标度在AHP标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系
统工程学报,2003, (5): 14-19.
[12] 秦学志, 吴冲锋. 道德风险与企业动态投融资的有效策略集
分析,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2): 1-6.
(下转第106页)
…… 此处隐藏:4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上一篇:3-2美容皮肤科规章制度
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三册听写词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