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3)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银行在传统信贷政策框架下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主要是通过考查企业的财务指标,但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透明度差,又不能按照银行规定提供担保或其它抵押资产,所以银行评价得出其守约概率很低,很难获得银行授信,无法解决自身资金短缺问题。
相对于传统的授信方式,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淡化了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以对物流和资金流的动态控制代替对财务报表的静态分析,其信用评价最核心的特点是把主体评级和债项评级合二为一。银行淡化企业自身限制,只针对单笔业务进行授信,从而规避了中小企业在披露信息和财务等方面存在的融资障碍。在风险评价中,不仅考查财务指标,而且考查交易对手资信、涉及商品的价格稳定性、交易流程的控制能力、企业过往交易记录及整个供应链运营状况等,在风险管理制度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要建立供应链金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本文借鉴传统业务信用评价的基本框架,根据供应链金融自身业务的特点进行设计,即结合借款人的资信水平,重点考察单笔融资业务自我清偿的特征以及贷款人组织该笔交易的能力,对该笔业务进行信用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考察以下四方面内容:
1. 申请人资质,包括企业素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
申请人资质是与传统贷款业务中银行评价指标类似,主要考察申请贷款企业的基本财务情况及企业管理和发展能力。着重选取传统业务评级中的主要指标构成。
2. 交易对手资质,包括交易对手信用级别、交易对手行业特征、经营能力、偿债能力。
此评价指标就是考察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核心企业的资质,因为在此业务中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起到了反担保的作用,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与其发生交易的质量。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对单笔交易进行授信,所以更关注中小企业的本笔交易质量。
3. 融资项下资产情况,包括质物特征、应收账款特征。
融资项下资产情况是银行考察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银行是对交易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授信,若受信人违约,交易资产也是银行将其变现弥补损失的保证。如果是融通仓、保兑仓融资则要充分考虑质物价格的变动性,质物的变现能力,在贷款期间可能的磨损程度。如是应收账款还应考虑应收账款
4.供应链运营状况
行业状况
3. 融资项下资产情况
应收账款特征质物特征
2. 交易对手资质
交易对手信用级别交易对手行业特征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偿债能力
1. 申请人资质
盈利能力经营能力企业素质
账期,退货记录情况、受信人坏账率等因素。
4. 供应链运营状况,包括行业状况、合作的密切程度、以往交易履约情况。
供应链运营状况是银行对受信企业交易质量的整体评价。从整个供应链上综合考虑其业务能力、履约情况、与交易对手的合作情况,使银行评价范围更大,减轻企业隐瞒信息而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的评估质量下降。
整个评价体系分四大类,共27个指标。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及其描述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领导素质C1职工素质C2 管理素质C3 财务披露质量C4经营周转能力C5销售利润率C6净资产收益率C7流动比率C8速动比率C9资产负债率C10
指标描述
学历、管理者在本行业持续经营年限
专业技术、职业道德
管理制度、产权结构、内部监管财务报表审计及信息披露情况销售收入/(预付平均余额+应收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税后利润/[(期初净资产余额+期末净资产余额)/2]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企业营运能力现金流
企业营运能力现金流/流动负债
与流动负债比率C11利息保障倍数C12销售收入增长率C13净利润增长率C14总资产增长率C15信用级别C16行业地位C17销售利润率C18速动比例C19价格稳定性C20 变现能力C21质物易损程度C22账龄与账期C20退货记录C21受信人坏账率C22行业增长率C23 行业环境C24交易年限C25交易频度C26违约率C27
税息前利润/利息支出(本期销售收入-上年同期销售收入)/上年同期销售收入(本期实现净利润-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本期总资产-上年同期总资产)/上年同期总资产
交易对手在银行的信用级别行业集中、垄断、周期特点销售利润/销售收入(流动资产一存货)/流动负债上季波动幅度
质物流动性、转换成现金能力质物自然属性,是否利用保存80%应收账款账期长短是否存在购买方退货到期不能收回比率结合行业平均水平判断政治、社会、经济、技术环境受信人与交易对手交易年数结合行业平均次数违约次数/总交易次数
合作密切程度以往履约情况
上一篇:3-2美容皮肤科规章制度
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三册听写词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