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

时间:2025-07-12

是乡土中国读书笔记,是本人读完乡土中国后的感想,作业

我们中国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私。若是说在西方社会化中有牺牲自己的部分权益去成全大局的话,这种文化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儒家、杨朱的观点都是为己。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作者有用略微极端的方式来谴责这些陋习。我们中国人的私固然是一个毛病,但是我们不能用国外的那一套定义自己。私是全体人类的通病,只是各个地方的人由于文化不同,所以理解不同而已。在世博会的时候,我有亲眼看到一个拿着照相机的中国人直接跨越围栏,不排队进入,旁边的外国人就在那边说这个的不是。现在我们的国家也有强调公德的重要性,现在的我们已经和以前有太大的不同。杨朱的思想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我个人觉得私是没有什么不好的。可以说中国人私的毛病就是从这个方面来的也是说不定的。这个私字也是有它的精髓的。我们中国古代有很多隐士,他们看淡世间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选择过隐居山林的逍遥生活。这是一种精神境界,是完全的私,代表人物陶渊明为后世人所称道。中国的佛家就更是彻底了,便是舍弃的尘世,连身体在他们看来都是重担。更有为了出家抛弃妻子的事例,我执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种累。

中国人的家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若说外国人的家是指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若是按这么说,若是孩子成年独立了,也就用不到家这个词了?中国人对家的理解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家这个字,可能会包含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不光自己的小家可以是一家,妻子的家、亲戚的家也可以是算作一家的。不仅如此,中国人的家还是连续的。可以说,断子绝孙在中国是很有很大的仇才能说出的话。更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家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地,家是中国人的归属之地。外国人成年了可能会离开家,但是在中国婆婆巴不得自己的孩子生了小孩,可以让她抱孙子。家的范围可没有那么小。中国人很注重家的延续。若是一个家内,内有矛盾,这个家和外面也有矛盾,那么这个家会选择集合起来解决外面的矛盾。家丑不可外扬,是中国人的信条。管人家事的人在中国是不受欢迎的。

作者在文章中讨论了礼制与法制。我想在费孝通的那个年代的人是体会到了封建的一些糟粕是需要改变的。治理不能全靠统治者个人的喜好。中国古代有黄老之学,提倡无为。认为统治者在上位要清心寡欲,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做。中国也出现了许多荒唐的事情。统治者不务正业,有喜欢木匠的,有喜欢表演的,有喜欢打扮的,还有闹着要出家的,成为后世人的笑料。作者说这种靠好恶的统治有可能发生,历史的证据就明明的摆在了那里。法制与礼制有的时候会发生矛盾。在乡土社会,作者认为礼制更为靠谱一些,但是仍然有它的弊病。法制反而会成为不善的人利用的工具。

礼也是可以杀人的。一个被礼杀的人甚至都没有人同情。中国古代十分注重天理,一个被社会认为是违反了天理的人,受苦在人们眼里是应该的。这种人恰恰是最该同情的。中国古代的礼制颇有一番泯灭人性的味道。也是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对百姓实行的压迫。统治者对人们的压迫,愚民政策,使愚蠢的人饱受痛苦而不自知,这也算是一种悲哀。比如说婚礼。中国古代的婚礼要经过多个程序,“六礼”分为:第一,纳彩,男方请媒人向女方提亲;第二,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由男方请媒人询问女子的姓名、生辰等;第三,纳吉,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合算通过占卜得到吉兆后与女方订婚;第四,纳征,就是男方把结婚聘礼送至女家,也就是彩礼;第五,请期,就是男方和女方商定婚期;第六,亲迎、男方在婚期日迎娶女子过门。”各个地方的风俗有所不同。吃喜酒,发喜糖是必须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