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对比 选修论文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选修课论文
中国哲学的神话渊源
冷建(201200182011)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2级交通运输
摘要:正如尼采点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是西方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和“女娲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时代的渊源。夸父精神是一种阳刚进取的“非理性’精神,而女娲精神是一种阴柔包容的“理性”精神。这两种基本精神呈现为互补炭系,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哲学的二元一体格局。经过一定时期的理性转换,尤其是经过周易哲学的话语转换。它们成为了中华民族哲学精神的核心精神。
Abstract:Just as Nietzsche pointed out that Dionysus’ spirits and Apollo’s spirits were the mythological sources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Pre-axial Period。Kuafu’s spirits and Nvwa’s spirits were the
mythological sources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Pre-axial Period .Kuafu’s was a irrational spirit of enterprise。while Nvwa’s was a rational spirit of gentleness and lenity.They appeared in a relation of mutual-complement and formed the du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philosophy.Through the ration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Axial Period. Especially that of philosophical utterance in the Book of Change,both of them became the central spirits of the philosophy of Chinese Nation,
关键词:夸父精神;女娲精神;哲学精神;神话象征
从小我们就非常熟悉女娲、夸父等神话人物,他们有的是人类的救星,有的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有的则展示了可贵的精神。这些神话故事对我们人格的培养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后来我们又接触了西方神话,知道了西方神话中的宙斯、阿波罗、奥丁等众神,这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下面,我们将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作一比较。简单探讨研究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中国上古神话没有得到充分发育,它没有欧洲那样的神话巨制,现存的神话都是支离破碎的,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并且不成系统。然而,古希腊神话却不同。希腊有一部长达48卷,近两万八千行的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记载、加工了古希腊丰富的神话传说,并形成了一个完整、庞大的神话传说体系。这是由于希腊神话产生之时,曾出现若干城邦奴隶制国家,与此同时出现了相应的
选修课论文
城邦文化,出现了史诗形式及悲剧,这些史诗和悲剧都以古神话为武库和素材,因而使得希腊上古时代的神话得到记录、整理、加工和流传。此外,古希腊直至公元前 4世纪为马其顿所吞并时,还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越长,对上古神话的保存发展才越有好处。再有,早在荷马时代,希腊人便已基本上作为一个整体在活动了,他们的城邦以斯巴达、雅典为首,经常联合行动,于是他们中间出现了像荷马那样的人物,把分散、零碎的神话综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后希腊神话一直被保存下来。
每个民族的哲学精神乃奠基于“轴心时期”,这一点现在已得到公认;但轴心时期的这种哲学精神却是孕育于此前的“神话时代”的,这一点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相反,人们倒是更多地注意到了“前轴心期”的轴心时期之间的差异对立。例如西方当代某些哲学家为了反思和克服轴心时期以来哲学的弊端,力图返回前轴心期。其实,西方哲学精神虽然确立于古希腊哲学时代,但它却是孕育于此前的古希腊神话时代的,这就正如中国哲学精神虽然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它同样孕育于此前的中国神话时代。显然,神话乃是民族哲学精神的最初的象征形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民族神话的阐释,来揭示这个民族哲学传统的渊源。唯其如此。尼采所提出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非常形象精炼地概括表征了西方哲学的核心精神。这对于我们探寻中国哲学精神在前轴心期神话中的渊源与象征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参照。中华民族哲学精神核心可以概括为由上古神话所表征的阳刚进取的“夸父精神”与阴柔包容的“女娲精神”;到了轴心时期,才由哲学话语转换为《周易大传》的乾阳之德“自强不息”精神与坤阴之德“厚德载物”精神,进而演化出中国哲学传统的两大支柱—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
每个民族在哲学觉醒的轴心时期之前,都曾有一个神话时代,区别仅仅在于这种神话的文本形式有所不同。古希腊神话的形式是<荷马史诗>,即长篇叙事诗的形式,这与中国藏民族《格萨尔王传》的形式一致,却与汉民族的神话文本形式有很大的区别。中国前轴心期汉语神话的形式既有诗歌的形式,例如《诗经》里就保存着许多上古神话传说(但也不同于西方式的长篇,而是短篇);也有散文的形式,例如《尚书》乃至《左传》当中保存的许多远古英雄传说故事,就其实质而言,还是神话性质的东西。尼采正是从这种前轴心期的神话中提取了两个典型的形象,用以象征西方哲学精神的渊源:他在自己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这两个希腊神话形象,来概括象征西方哲学的两大根本精神传统。当然,在尼采那里,酒神精神与H神精神首先是“艺术精神”;但是尼采的美学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一般美学家那样 …… 此处隐藏:18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