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十二册第二单元
教学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向学生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观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
间思维。
2、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点;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
的底面和高。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困生会计算,学有余力的学
生能简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
实际问题。
5、让有余力的学生初步认识球(选学内容),知道球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半径与直径的关
系。
教时安排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 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物体各一个,及多个圆柱形的物体(如罐头
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让学生也收集几个圆柱形的盒子,同
时让学生将教科书上的图沿边剪下来。
教学策略: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结构。
教学过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一、复习
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πd 或C=2πr。
二、导入新课
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
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
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
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柱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 有
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教师指出: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校体,简称圆柱。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
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圆柱
教师:大家刚才认识了圆柱形的物体,我们把这些物体画在投影片上。出示有圆柱形物
体的投影片。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画线,于是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随后教
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柱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柱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这些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已直观教具,引导
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并且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教师指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然后在图上标出底面以及两个圆的圆心O。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柱是直圆柱的简称,即两个底面之间从上到下一样粗细,
高垂直于底面。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
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让学生看圆柱形物体,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
高。
提问:圆柱的高有多少条?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明白: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他们都相等。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柱的两个底面、侧面和高。
小结:圆柱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 上、下两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圆
圆柱从上到下粗细相同
2、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的第2、3题。
第3题
要求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如钢管、汽油桶、炉子姻简、截面
是圆形的铅笔等。
(2)p32的第1题
第2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的例l一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2—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
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策略:1、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圆柱体的结构。
2、让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
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
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 …… 此处隐藏:818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