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13)

时间:2025-07-08

. .

3年6月获得新药证书。目前正在研发的主要产品有:131I人鼠嵌合肿瘤细胞核单抗注射液(131I -chTNT)治疗脑胶质瘤(临床)、131I恶性淋巴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注射液(131I -chL ym-1)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单抗白介素2融合蛋白rhTNT-IL-2(将于近期申报临床)。西安主要以第四军医大学为依托,联合协兴集团共建国家细胞工程中试基地,在肿瘤、抗炎和抗病毒抗体药物方面进入了较快速的研发阶段,现已有3项抗体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中碘[13 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现已完成临床,申报新药证书;并已完成哺乳动物细胞500L无血清流加大规模培养生产工艺,形成抗体的大规模制备技术平台,包括动物细胞表达产品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和目标产品的交联、制备、纯化、质控和产业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力邦制药集团等也正在进行此类项目的研发;

尽管我国在抗体药物的研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整体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现有的产品开发项目多数原始创新性不够,治疗用抗体只有少数进入临床试验。(2)尽管我们已经拥有一批接近或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项目,但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产业化还有相当的距离;(3)与国外相比,在我国的3700多家制药公司和300家生物技术公司中,虽然也有公司在研究生产单克隆抗体药物,但是规模远远不够。(4)工程抗体表达量较低。治疗用抗体除个别抗体(如Fab)用大肠杆菌表达外,大部分(如全抗体或二价diabody或minibody)需要在CHO等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国内很多实验室,真核细胞中抗体表达量在1mg/L以下,很难用于生产。仅个别实验室在对载体进行改造后,抗体表达量达到60-100mg/L;(5)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技术和经费等原因,我国动物细胞培养规模普遍在80L以下,个别抗体及疫苗生产达到500L,培养方式大多采用微载体培养,连续灌流和流加培养产业化工艺尚在形成之中。上述抗体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我国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因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十五”计划中列入了“动物细胞表达产品的大规模高效培养技术平台”等专题,希望经过3-5年我国自主的抗体药物产业能跟上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另外,还应进一步改善科研、开发体制,在加强国家投入的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加快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进程。

近几年来,国内生物工程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据国内医药信息刊物报道,我国正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的单克隆抗体产品至少有数十种,这类产品一旦上市无

word . .

抗体药物现状与产业发展前景(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