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理)试题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 1 -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理科)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N:14 Na:23 S: 32
第I 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本草纲目》中有“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的记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薪柴之灰”可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B. “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过滤
C. “取碱”得到的是一种盐溶液
D. “浣衣”过程有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薪柴之灰”中含有碳酸钾,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时,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降低肥效,故A 错误;
B.“以灰淋汁”的操作是过滤,故B 正确;
C.“取碱”得到的溶液中含碳酸钾,碳酸钾溶液属于盐溶液,故C 正确;
D.“取碱”得到的溶液中含碳酸钾,碳酸钾溶液由于CO 32-水解呈碱性,“浣衣”过程中促进油脂的水解,有化学变化,故D 正确。
故选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也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
B. 金属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C.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物一定是氯气
D. 同种弱电解质溶液,增大物质的量浓度导电能力不一定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的焓变,故A错误;B.金属的腐蚀分为:金属和化学物质直接反应的是化学腐蚀,不纯金属(或合金)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的是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故B错误;
C.若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产物是氯气,若用活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则活性电极本身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同种弱电解质溶液,增大物质的量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但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增大,所以导电能力不一定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PbO2+4H++SO42-+2e-=PbSO4+2H2O
B. 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C. 生铁中含碳,抗腐蚀能力比纯铁强
D. 铁制品上镀锌,锌做阴极,铁制品做阳极,电解质溶液中含Zn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PbO2+2H2SO4+Pb═2PbSO4+2H2O可知,放电时,Pb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故A错误;
B.粗铜精炼时,纯铜为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Cu2+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为Cu,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B正确;
C.生铁中含有碳,易形成原电池铁被腐蚀,抗腐蚀能力不如纯铁强,故C错误;
D.电镀时,将镀层金属做阳极,镀件做阴极,故在铁制品上镀锌,应用锌做阳极,铁制品做阴极,含Zn2+的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故D错误。
- 2 -
上一篇:国内外影视广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