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6届第一轮高考总复习历史 第2课时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高考总复习历史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探 索
第2课时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知识整合
栏 目 链 接
知识整合
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次全体会 2.筹建: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议的召开。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4.意义 (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 ______________的基本胜利。 (2)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3)开启了中国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新纪元。
知识整合 拓展提升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第一阶段:过渡时期 ——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栏 目 链 接
(1949—1956年)。第二阶段:探索时期 ——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动乱时期(1966—1976年)。
第四阶段:新时期 ——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
知识整合
考点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949 年初步建立,_______ 1954 年正式建立。 (1)形成:_______ 栏 目 (2)初步发展: 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 ________ ,互相监督”方针。 链 接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4)政协会议的职能变化: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职权,其后主要职能是________ 政治协商和民主 代行__________________ 监督。
知识整合(5)历史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热情。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标志:_______ 1954 年全国第一届人大召开,1954年宪法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栏 目 链 接
(2)意义。①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知识整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1954 年宪法正式 (1) 法律依据:《________ 确认。 栏 目 链 接
(2)具体实施:先后成立了内蒙古 ______、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等五个省级自治区和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______
(3)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意义: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
发展。
知识整合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主要内容: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栏 目 链 接
(2)性质: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3)意义: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为社会主 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整合图示解说 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的新型社会
主义民主制度栏 目 链 接
知识整合
考点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 法制的严重破坏1.原因:党内指导思想________ “左”倾 错误的发展。 栏 目 链 接
2. 主要表现: 人权遭到严重践踏;宪法失去作用;民主制度遭破坏。 3.教训:民主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知识整合
考点三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 建设1.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
(1)主要措施。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 ________,有法必依,执
栏 目 链 接
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②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修订宪法。 依法治国 ④1999年3月,“ ________”被正式写入宪法。
知识整合(2)成就。 宪法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 ①形成了以______ 体系。 栏 目 链 接
②逐步建立起法治国家。2.社会主义民主逐步健全 (1)健全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基层民主选举 制度。 (2)建立和发展______________
核心探究
栏 目 链 接
核心探究
探究一 核心主题 ............. 【主题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 栏 目 链 接
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机构》材料二 第一届人大代表大会的1 226 名代表中,中共党
员 668 人,占代表总人数的 54.5% ;民主党派 274 人,占代表总 人数的22.3%;无党派人士284人,占代表总人数的23.2%。
核心探究
问题:材料一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一特点?提示: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和“民主集 栏 目 链 接
中”原则,具有人民性。
上一篇:商业银行——第4章现金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