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观_陆静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11期
理论视野
论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伦理观
陆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摘
静
沈阳
110102)
要]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应对科学技术进
行正确的环境价值定位,同时制定符合环境伦理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将科技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关键词]科学技术;环境伦理;环境价值;生态原则[中图分类号]B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1-0017-02
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由于对自然以及科学技术认识的偏差,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认识科技以及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是个重要问题。
的根源都归结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认为科学产生之后加剧了道德沦丧。卢梭的思想代表了当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思潮。这种思潮在我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均有出现。技术悲观主义者仅仅认为技术会扭曲人心,使人见利忘义,对道德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而很少考虑科学和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本身的作用。[1]
在近代科学产生以来的人类社会史中,科学技术在解放人的劳动、改善人类生活状况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由于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和偏见,对科学技术价值缺少正确的伦理定位等因素,使科学技术对环境的负面作用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必须从科学技术的环境伦理角度来找出解决人类困境的答案。
一般说来,人类发明科学技术的初衷有两个:一是把人从被自然奴役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二是把人类从物质生活的匮乏中解放出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真正自由和人的全面充分发展。然而目前,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初衷,让人类失去了自我、走向了自我的
[3]异化。那么,科学技术的价值定位究竟在
二、对科学技术的环境价值进行正确定位
一、人类在科学技术发展不同时期的认识
1.古代: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相当弱,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适应关系。随着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也日渐增长,产生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萌芽,但整体上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比如古希腊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知识。中国古代《礼记 中庸》中也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说法。就是把学问和德性二者结合起来,知识和美德是不可分的统一。也就是说,科学知识都是善的。
3.现代: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人有人的20世纪50年代,维纳在《
用处》一书中提出了“新工业革命是双刃剑”的警告,后来人们用“双刃剑”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诠释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界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利用其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功能而体现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巨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科技也会引发诸多的负面影响:逐渐导致和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的分裂状态,随之而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
4.当代:科技万能论和科技有限论
20世纪科技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
种是科技万能论。米切尔 施加格文断言:“90年代将与80年代不同,将由过去的“选择商品”,转到“选择设计”。另一种观点是科技有限论。中山秀太郎提出,以为科学、技术什么都能解决,这是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人类从事技术工作,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环境,这是无法避免的,技术万能主义对人类安全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思想。[2]
由此可见,只有在科技应用中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对科技正确定位,才能更好地利用科技,为人类服务。
哪里呢?一般认为,科学技术有经济价值、环境价值、教育价值、医学价值、军事价值、道德价值等,其中环境价值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科技发展的一个重大偏差就是片面强调和追求人的物质方面的利益,仅以经济价值来衡量科技的价值,忽视了科技的人文社会和环境价值,而环境价值被忽略往往导致社会和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所以,人类在科学技术活动的开始阶段,应对生态环境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且在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结果,有效预防科技对于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环
2.近代:科技决定论
近代,科学技术与道德逐步地相分离。伴随着人类中心论的形成和确立以及科技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类开始沉醉于科技的伟大,认为科学可以决定一切、统治一切、解决一切问题,成为一种科技决定论。
在近代,还流行一种技术悲观主义思潮。代表人物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科学与艺术》的著名论1749年发表了《
文,把历史上一切卑劣行为和道德败坏
[作者简介]陆静(1972-),女,辽宁锦州人,沈阳体育学院马列德育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视野
下一篇:(4)厂区挡土墙工程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