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学 复习资料(2)

时间:2025-07-15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二版 张三夕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

1、甲骨——现存最早的文献载体

别称:甲骨文又称龟甲文、契文、殷墟书契、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墟卜辞等。

发现:甲骨文于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他被称为“甲骨文之父”。后为刘鹗(字铁云)所得,拓印出版名《铁云藏龟》,为著录甲骨文之第一部著作,后罗振玉、王国维等陆续搜求整理,董作宾、郭沫若等贡献亦多。罗、王、董、郭合称“甲骨四大家”,亦称“甲骨四堂”(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书写方法: 1)用刀契刻 2)用毛笔书写

书写内容: 1)占卜之辞 2)记事刻辞

2、金石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作用:记录重要事件于既贵重又可长久保存的青铜器上,永垂后世。

“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

刻石作为我国古代文献载体之一,影响十分深远。代表性的刻石主要有泰山石刻、绎山石刻、熹平石经、开成石经等。石经和石刻书籍,使得许多古籍版本得以流传,对保存和传承古代典籍,具有极高的价值。

石刻代表作——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石鼓文(西周中期)开成石经(唐)侯马盟书(玉石,春秋晚期)鄂君启节(青铜镀金,战国)

刻于金、石上的文字合称金石文字,大体上是指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石、砖上的文字,这些文字与流传至今的文献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研究历史弥足珍贵的史料,但它又不同于纯粹的历史文献。

3.竹木(简牍)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流传的最主要载体,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性的简牍文献:

郭店楚简等。

汗青(杀青) 韦编三绝 尺牍 方.业(肄业、毕业) 检 封 刀笔吏

4、缣帛

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年代: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上,竹帛是同时并用的。

优点:薄、软、平整易于舒卷,长短便于剪裁。 缺点:易腐烂、价格昂贵。

帛书除用于书写文字外,还适于绘图,出土帛画不少。缣帛又叫“纸”,这是纸的本义。

五、纸

历史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150年)现在考古发现早在西汉初年就有了纸。东晋时纸才基本取代简牍。

六、电子

特色:1、无形 2、存储量大

光盘:新型存储介质,存储量大,携带方便,使用方便,易于保管,成本低廉。缺点:需借助设备才可阅读。

孔壁古文、汲冢竹书、流沙坠简、居延汉简、银雀山汉简、曾侯乙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包山楚简、

古典文献学 复习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