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本科毕业论文(8)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到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等各种体裁。肖邦作品中最著名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作品10之12、《E大调“离别”练习曲》作品10之3、《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35、《g小调叙事曲》作品
23、《F大调叙事曲》作品38、《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品40之1、《降A大调波洛涅兹舞曲》作品53等都作于这一时期。
1846年-1849年是肖邦创作的晚期。这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呈现出衰退趋势,创作风格上装饰性相对减少,旋律比较质朴内在,和声语汇更加新颖丰富,织体的复调性逐渐加强。《幻想波洛涅兹舞曲》作品61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玛祖卡舞曲》作品67之2和《f小调玛祖卡舞曲》作品68之4则是肖邦生命中最后的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眷恋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之情。
肖邦的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艺术的发展史上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为19世纪下半叶钢琴音乐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
5.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
李斯特自小生活在优越的音乐环境里,9岁登台演奏。1821年赴维也纳师从著名钢琴教师C·车尔尼学习。李斯特首先是以杰出的钢琴演奏轰动欧洲,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外度过,并在世界各国旅行演奏的同时写下了不少钢琴音乐作品,1840年起定居德国魏玛从事创作。1862年李斯特进罗马修道院,而后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1875年筹建匈牙利第一所音乐学院。
李斯特与乔治·桑、海涅、雨果、德拉克洛瓦、柏辽兹、肖邦等人的交往,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钢琴音乐是他的主要创作领域。李斯特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钢琴的表现力,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巧。如准确的八度、和弦大跳,快速三度、六度、八度经过句,双手八度交错伴音进行(即“李斯特八度”),快速轮指,高音区快速装饰音群等等。李斯特把钢琴看做万能乐器,当做乐队来使用,发挥了交响性效果,形成一种热情、诗意、辉煌、奔放的风格。在和声色彩方面比肖邦等人更前进了一步,不仅大量运用半音及增减和弦,甚至应用了全音音阶,成为印象主义风格的先声。李斯特还打破了传统的多乐章奏鸣曲形式,采用单乐章形式结合套曲的特点进行创作,他的《b小调奏鸣曲》和《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都属于此类作品,与李斯特首创的交响诗体裁十分相似。李斯特以他的创作与演奏把浪漫主义钢琴音乐推上巅峰。 李斯特的钢琴代表作除了上述奏鸣曲和协奏曲外,主要还有《超级练习曲》(12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6首)、《音乐会练习曲》(3首、2首各为一集)、《匈牙利狂想曲》(20首)、《西班牙狂想曲》、《旅游岁月》(三集26首)、《爱之梦》(3首)、《安慰》(6首)、《梅菲斯托圆舞曲》、《钢琴与乐队——死之舞》等等。
李斯特还将自己的作品、他人的作品,如歌曲、歌剧、交响曲等改编成钢琴曲,并亲自演奏,数量之多,在音乐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6.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之家。父亲是他最初的音乐启蒙者。1853年通过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认识了舒曼夫妇,他的创作和演奏深受舒曼的器重和推举,他们之间结下了身后友谊。1863年起定居维亚纳。勃拉姆斯的钢琴创作是从古典奏鸣曲起步转向变奏曲,而后进入钢琴特性小品的写作的。
下一篇:员工培训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