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5)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2014年贵州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规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性质
和基本趋势,并对历史的发展其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人民群众:从本质上说就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量上说社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精神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现有的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及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 剩余价值 :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产生的,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
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是
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上一篇:腹部体格检查操作方法与流程
下一篇:文献检索技巧(常见的文献格式)